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

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

ID:525535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_第1页
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_第2页
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_第3页
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_第4页
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研究  摘要: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又称为法律行为制度,该制度制度的一些理论在现代民法与民法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入手,例举了几种主流观点,进一步分析了民法典中设立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具体立法技术提出了几点意见。明确了该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提请注意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关键词:民事法律行为;立法技术一、民事法律行为概念的界定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民法通则》颁布之前,“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自然人

2、和法人是基于意思表示而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行为。①“民事法律行为旨在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合法行为”。②然而在《民法通则》颁布之后,一些学者转而认为“法律行为是公民、法人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③笔者倾向于维护传统民法中法律行为的概念,即:为意思表示使之发生私法上的效果就叫做法律行为。所谓“私法上的效果”就是一切私权的发生、消灭、变更统统包括在内。法律行为只要有了发生私法上效果之目的,则不必事实上发挥效力。④5二、民法典中设立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必要性我国民法通则中对

3、设立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方面的必要性。概括分析,主要理由如下:(一)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设立对于民法典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将各种以意思表示为中心的行为做了统一的规定,实现了立法简约,避免了立法的重复。实践中法官已经常常援引法律行为的相关规定作为判案依据,该制度已经深入人心,为大众所接受。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应予以保留。我国正处于制定民法典的关键时期,为是民法典简明扼要,具有操作价值,更应引入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二)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整合了民法体系我国立法学者通说认为我国民法典应该设立总则,总则

4、在整个民法体系中起总领作用,使整个民法典更加富有体系感。民法总则应当以主体、客体、行为、责任来构建,只有这样才使整部法典体系完备,因此行为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实现私法自治的重要手段意思自治5是指主体根据意志自主而形成法律关系的一些原则,或者是通过表达意思或消灭法律后果可能性的法律,从而承认法律行为制度作为实现私法自治工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⑤民事法律行为解释了为什么能够产生、变更与终止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也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表示,给当事人以最大的自由空间。⑥三、民事法律行为

5、的具体立法技术(一)明确我国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地位在总则中药先规定民事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而后才可能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制度。而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又是民事法律行为的直接后果,故而,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应规定在民事权利及民事责任之前。学理上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的位次关系问题,二者关系密切,但切不可颠倒主次。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是意思表示,范围较大,因规定在前。代理制度作为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已毋庸置疑,因此,也不可将其纳入到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当中,应当独立成章,规定于民事法律行

6、为之后。我国目前民法立法的基本考虑,将原来属于法律行为的一些制度行为能力制度而纳入人法,原来属于代理制度中的一般代理,即直接代理,并结合法定代理、间接代理与广义的商事代理,而单独规定为代理一章。⑦(二)正确处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其他特殊规则的关系5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合同法总则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存在诸多的交叉之处,为了是法律规范简明扼要,各国的作法不一。为了避免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合同法总则的关系交叉重复,我国应如何处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合同法总则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法律体系构建的大问题,应在借鉴他国的基础

7、上推翻出新,寻找适合我国法制的发展道路。对于合同的意思表示的概念、构成要件以及生效时间等问题可以在法律行为中加以规定,合同法总则可以不必赘述。而对于技术性较强的规定,例如:要约与承诺制度的详细规定,特殊合同,抗辩权等具体问题需要合同法加以规范。此外,法律行为的解释应与合同的解释区别对待。区分统一规定与分别规定。⑧民事法律行为制度做全面规定,对于格式合同、交易习惯等由合同法做出规定较为妥当。(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参考文献[1]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李慧君

8、《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3]毛磊:《解读保密法修改》,载于《法制与新闻》,2010年6月版。[4]佟柔《民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注解5①李慧君《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2页。②佟柔《民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第76页。③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通则》第63、64页。④王勇飞编《法学基础理论参考资料(五)》第285页。⑤王利明《法律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