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ID:5254400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_第1页
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_第2页
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_第3页
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_第4页
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苏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摘要:根据苏二煤矿专项水文地质调查,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岩层含水性、断层导水性等充水因素对矿井开采的影响,划分水文地质类型。关键词:含水层充水因素水文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345]文献标识码:A1矿井概况白沙南(苏二)煤矿隶属于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范围由苏邦北井田、白沙南井田两个部分组成,位于福建省新罗区白沙镇郭畲村,矿山公路1km与“龙漳线”相连,北至漳平38km,南距龙岩41km,至雁石火车站10km。2011年10月20日,与白沙南(苏二)煤矿相邻的龙岩市大豪煤炭有限公司东方煤矿(原白沙南煤矿)发生井下突水事故,其东采区-155m区段

2、掘进工作面遇F5断层发生突水时最初突水量估算为1500m3/h。根据周边水文地质调查及突水水质化验结果分析,突水水源为F0下盘的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预计静态水位将达到+170m。为防止东方煤矿井下突水事故的水害波及白沙南(苏二)煤矿井下生产安全,白沙南(苏二)煤矿在白沙南(苏二)煤矿的-110m运输巷、±0m总回风巷分别设置了挡水墙,将来水隔离在白沙南井田。72矿井水文地质特征2.1含水岩组2.1.1第四系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残破积黄土、黄土状粘土、黄粘土及杂黏土,岩层风化带组成,厚度0~5m,平均2.1m,该组直接接受大气降水,以地表径流为主要形式排泄,在第四系厚度较厚处

3、以及降雨强度较弱,降雨未能及时排泄,以入渗、下渗的形式补给地下水,以孔隙水、裂隙水的形式暂时赋存于第四系浮土中,为孔、裂隙含水岩组。2.1.2白垩系上统沙县组(K2s)弱裂隙含水岩组本岩组大片出露于矿井东部,岩性由铁、泥质胶结的砂、砾岩夹粗细粉砂岩等组成,固结成岩程度较差,局部孔隙、裂隙发育,方解石、石英脉充填,富水性弱,为弱裂隙含水岩组,对童子岩组煤系无直接充水影响。2.1.3二叠系上统翠屏山组(P2cp)弱裂隙含水岩组本岩组分布在F100逆断层以东,岩性以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煤线,底部为含砾中、粗粒砂岩,本层含水性不均匀,富水性较弱,为弱裂隙含水岩组,对童子岩组

4、煤系充水影响不大。2.1.4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一段、第三段弱裂隙含水岩组7本岩组由细砂岩、粗粉砂岩,细粉砂岩、砂质泥岩、煤层交替组成。一段地层厚度250m,主要分布在矿井西部及中部;三段地层厚度大于430m,主要分布在矿井中部。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细砂岩和裂隙发育处。从本次煤硐巷道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大多巷道干燥、无水,少数巷道揭露该组岩组出水主要为顶板滴水。总之,该组岩组含水层呈透镜状分布,且不均匀,富水性较弱,为弱裂隙含水岩组。2.1.5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岩性以灰岩为主,泥晶灰岩、泥质灰岩、含钙泥岩等。地表在矿井南西部、北西部有揭露,矿井深部大范围分布,

5、矿井少数钻孔有揭露,但揭露厚度较小,该组厚度不明。地质报告资料表明该组地层裂隙发育,方解石、石英脉充填。矿井苏邦北井田钻孔3-3揭露F0断层(403.35~408.60)发生涌水,以及龙岩市大豪煤炭有限公司东方煤矿(原白沙南煤矿)突水造成淹井,影响到白沙南(苏二)矿井白沙南井田积水水位达+170m,表明区内栖霞灰岩富水性强,为岩溶裂隙含水岩组。2.1.6岩浆岩弱裂隙含水岩组矿井内岩浆岩以辉绿岩(βμ)、石英斑岩(λπ)为主,主要以岩脉产出,其本身含水性较弱,但围岩接触带等通常较疏松、破碎。苏邦北井田±0总回风巷有揭露到辉绿岩(βμ),该处顶板较破碎,常伴有滴水、淋水现象。富水性

6、弱,为弱裂隙含水岩组。72.2隔水岩组1、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二段,裂隙不发育,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岩,导水性极弱,在大多数情况下隔断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可视为隔水岩组。2、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隔水层,岩性以厚层状粉砂岩、泥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为相对稳定的隔水岩组。2.3断层导水性矿井内断裂构造发育,构造裂隙往往构成不均匀的充、导水带,矿井揭露断层主要有F0、F102、F103、F119、F121、F137,详见表1。表1苏二煤矿主要导水断层导水性一览表2.4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矿井苏邦北井田+190区段以上地下水有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通道为基岩风化带、出露于

7、地表的构造裂隙带和小煤窑开采产生的冒裂带等,在浅部补给条件好,深部主要补给来源于岩层层间裂隙水。从2008-2010年+190m以上矿井水文长期观测分析,+190m以上雨季时流量变大但幅度小,表明+190m以上补给大部分为岩层层间裂隙水;而在2010年6月矿井突然增至122.3m3/h,说明补给受地表水系影响,在补给通道变化时,矿井受地表水的补给。7矿井苏邦北井田+190m以下基本无大气降水的补给,其补给来源为三类,一为老窑水,苏邦北井田六采区+70水平的补给来源为龙岩市新罗区白沙中学联办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