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

ID:5252343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7

上传者:U-3335
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1页
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2页
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3页
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4页
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和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摆脱了贫穷,实现了小康。然而,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以及执行的偏差,现实情况中却陷入了两极分化的窘境。据统计,近年来贫富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贫富悬殊问题已经到了十分突出的地步。在宏观经济由依赖出口不断转变为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收入差距的扩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政策的成败。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步伐。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收入差距;原因对策;分配[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084-029 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收入来源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过渡,由改革开放前的基本是工薪收入,变为以工薪为主,同时利息、股息、租金等财产性收入及利润收入比重逐渐增加;且工薪收入中第二职业收入也有所增加。近年来随着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金融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形成、行业垄断加剧以及其他经济体制间不协调等因素,城镇居民间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导致整个社会消费结构失衡。1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1.1我国居民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不高,差距也不很显著,但后来国家向城市倾斜的发展政策直接导致了城乡间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近年来虽然国家充分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十分的明显。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构成了全国收入差距的很大部分。2011年全国收入差距的40%左右来自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到2012年,虽然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有所下降,仍占全国收入差距的1/3左右。在2008—2012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增量大约占全国收入差距增量的16.5%。2012年,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占全国收入差距的40%,这意味着如果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彻底消除,可以使得全国的收入差距缩小40%左右。1.2我国居民的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9 除了上文提及的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外,导致我国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大国家的另一原因是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根据官方数据资料,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东部地区和一部分中部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这有可能是地理、资源或历史原因造成的。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在逐步扩大。1.3我国居民的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由于本身劳动生产率的原因,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不过除此之外,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更多的来源于制度因素,行业收入水平排名状况往往随着政策的改变在不同的年份体现出显著的变化。如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电力煤气行业平均收入最高,而社会服务平均收入最低,前者收入为后者的2.17倍。到2012年,这一位次又变为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是: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研技术业,最低的三个行业为:农业、住宿餐饮业、水利与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2.1收入差距存在的历史因素9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一带,经济观念比较浓厚,对市场的理解和参与意识较深。在国家先富帮后富随即共富理念的指导下,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享受到大量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助。东南沿海地区凭借着特定的历史因素积极发展市场经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批人才和资本在此集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市场环境并没有较为明显的改善,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分配低下的状态也加剧了区域收入差距先小后大的态势。况且从我国当前农业的自身而言,由于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无法实现,科学技术的应用难以推广,其投入与回报的效率远低于城市第二、第三产业。总而言之,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形成并恶化的,同样也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2.2收入差距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因素9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价值规律优胜劣汰的作用下,必然会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起着分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理想化的市场经济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它能自发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现实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市场经济存在着严重的不完全竞争性。这便造成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经济资源的社会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下降,造成不公平交易与不公平竞争。并且在逐利性的引导下,仅凭市场的力量会导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从资本积累的角度而言,资本积累以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来更多地获得劳动者的劳动,其结果便是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由此可以看出,市场本身的缺陷以及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相互交织,共同作用造成了初次分配不公。2.3收入差距存在的分配制度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素参与分配,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差距与不同要素在竞争中的效率差异直接联系起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收入分配中不同要素的所有者收入增长的速度及程度也不同。虽然劳动和资本这两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但相比而言,市场机制对资本要素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对劳动要素的影响程度。除此之外,由于城乡空间地域在市场化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城镇居民的受益程度也远大于农村。总体而言,虽然现行的分配制度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客观存在的缺陷也加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3解决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全面扩大不仅是经济学上的效率和公平问题,更多的是与居民消费需求乃至最终消费需求的扩大相联系的。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既有市场化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有为制度、政策变迁所付出的代价,还有第三方力量的缺失等。基于这个认识,为提高消费倾向,扩大消费需求,我们就应从市场、政府及第三方力量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缩小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9 3.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平竞争环境3.1.1健全相关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使劳动者能够真正根据自身的利益追求和特长自主择业,形成劳动力要素合理配置的局面。其次,依托城镇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不轻易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兼顾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产业和企业的协调发展,兼顾大量劳动力就业。最后,重视建立就业引导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城镇居民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到真正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同时,尽快完善其他各类要素市场体系,这些是市场经济自然收敛差距的根本途径。3.1.2实行垄断行业改革9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自然垄断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相分离。对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应打破市场准入壁垒,允许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的进入,实现竞争主体多样化,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理顺企业价格体系;对于自然垄断性业务,应避免资源重复浪费。此外,还应加强垄断收益分配管理,调整垄断行业企业利润分配,建立健全垄断行业的工资增长约束机制,规范企业收入分配结构,实行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防范公共利益转化为小集团和个人薪酬的局部福利倾向。这样,我们在关注初次分配的纵向公平时,也强调了初次分配的横向公平。3.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政府调节职能3.2.1适时调整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的安排上,应逐步实现城镇落后地区、行业、企业优先的非均衡制度变迁,改善其要素占有方面的劣势,使其具有相对优势的发展条件,缩小因政策差异所带来的收入差距。除此以外,我们还应侧重利用政府政策倾向调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利用政策性金融例如对城镇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扶贫贷款、助学贷款等,为他们创业和发展提供一臂之力。重点放在对过高收入的调节上。使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以实现“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3.2.2加大再次分配力度,矫正居民收入不公9 健全税收体系,调节过高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完善税制结构,建立公平的税负机制。首先,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提高偶然所得税率;实施个人银行存款和金融交易实名制等。其次,加快居民财产税体系的完善,加强个人财产和金融资产的管理。适当扩大财产税征收范围,加快房地产使用税等调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税收政策进程。尽快建立完善的遗产税和赠予税征收体制,减少由于遗产和赠予所导致的生产条件占有不平等,及由此导致的收入差距的过大。3.3完善非营利组织建设,重视三次分配效能首先,我们应当注重慈善公益事业的宣传、引导和培育,使人们意识到慈善事业的重要性,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组织中来。其次,加快慈善事业立法进程,加强制度建设,包括慈善公益组织的准入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监管制度、信息统计制度等,使其在政府之外独立发展。最后,组织发展的初期,政府在允许的条件下应对其给予资金支持,使其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应给予政策支持如税收减免等,鼓励社会捐赠行为。9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市场的初次分配,政府的再次分配,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第三次分配这三方面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的配合,将初次分配的纵向公平与初次分配的横向公平相结合,关注收入公平与强调机会公平相结合,调节居民工薪收入差距与调节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相结合,强调税收调节手段与强调转移支付手段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调节高收入阶层的过高收入,刺激其将储蓄尽快转化为消费需求,进行合理地消费;可以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扶持力度,提供其基本消费保障,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可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稳定其收入预期,消除抑制消费需求的障碍,释放他们的购买力。这样,从整体上有效地遏制现实与未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以促使消费需求地逐渐提高。参考文献:[1]郑成功.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保障制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6).[2]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研究课题组.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25).[3]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特点及原因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4]王小鲁.我国国民收入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5]程恩富,胡靖春,侯和宏.论政府在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收入分配中的作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6).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