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510809
大小:632.5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09
《水的组成教学课件(新版)粤教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3探究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电解水试验水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图解)4.2水的组成学习目标了解水的物理性质。掌握水的电解实验,及水组成与构成。一、水的物理性质:凝固点:0℃,沸点:100℃温度为4℃时,密度最大冰的密度比水小提出问题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而且大气中,动植物体内也含有许多水。人类探索水的组成历史悠久,但直到18世纪末,拉瓦锡才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那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电解水试验结论
2、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结论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O2H2VH2:VO2=2: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一种化合物。水通电氢气 + 氧气(H2)(O2)(H2O)水的化学式是H2O水分子分解(图解)OHHOHHOHHOHH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重播水分子分解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在
3、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是H2O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产氢气和氧气。因为氢气由氢元素(H)组成,氧气由氧元素(O)组成,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这说明(1)水是由氢元素(H)和氧元素(O)组成的。通电水氢气+氧气(H2)(H2O)(O2)文字表达式(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随堂练习例1.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水B.空气C.氧气D.二氧化碳例2.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
4、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水电解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CD及时反馈水通直流电,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可以用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可以用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由于这是一种具有性的气体,因此点燃前必须。例4.(12分)现有①水(H2O)②铁(Fe)③高锰酸钾(KMnO4)④医用75%的酒精⑤湖水⑥过氧化氢(H2O2)六种物质,其
5、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气泡带火星木条带火星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燃验纯④⑤①②③⑥①③⑥②课堂小结水的组成水一.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2)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证明是氢气。(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通电氢气+氧气(H2O)(O2)(H2)(4)实
6、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水是氧化物氢气的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在空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空气和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点燃时需要检验其纯度,否则会发生爆炸。)1、纯净的水是 ( )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2、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 )A.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两体积氢和一体积氧C.氢原子和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 )A.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4、电解水时,理论上若得到n个氧分子,同时可以得到个氢分子。若得到8毫升的氧气,同时得到毫升氢气。若得到8克氧气,同时可得到克氢气。强化训练ACDD2n161拉瓦锡【拉瓦锡】法国化学家,1743年8月26日,在巴黎出生。他父亲是一位律师。拉瓦锡从小在家庭教师的辅导下,学过天文学、数学、化学、
8、植物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等。由于经常接近当时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因而对化学很感兴趣。23岁时,曾以关于城市灯光问题的论文,获得法国科学院的金质奖章。1768年便被选为科学院的院士。他的主要著作,有《化学基本教程》、《物理学与化学概论》。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拉瓦锡被诬入狱,于1794年5月被杀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