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峡地震探测.pdf

渤海海峡地震探测.pdf

ID:52491409

大小:1.70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8

渤海海峡地震探测.pdf_第1页
渤海海峡地震探测.pdf_第2页
渤海海峡地震探测.pdf_第3页
渤海海峡地震探测.pdf_第4页
渤海海峡地震探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渤海海峡地震探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3卷第9期2013年9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PERIODICAL0F0CEANUNIVERSITY0FCHINA43(9):080~083sept.2013渤海海峡地震探测。尹燕欣,刘怀山,张进(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摘要:对渤海海峡区域进行了多条多道地震剖面探测。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剖面特征,划分6个地震地层单元U1一U6。其中U1为末次冰消期初期和全新世泥质沉积,大约形成于15ka至今。U2为晚更新世地层,大约形成于71ka至末次冰消期初。同时根据区域断裂系统特点,对该区断层分布特点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该区断层主要为正断层,海峡

2、西侧分布较少,海峡东侧断点密集。除海峡东侧的2号测线中一条断裂断至海底外,其余全部断层均在T2反射界面以下,推测其活动时间为晚更新世晚期之前。关键词:渤海海峡;地震地层;断裂分布中图法分类号:P31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174(2013)09~080—05渤海海峡东接黄海,西通渤海,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是联系黄海和渤海的咽喉要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设想将打破渤海海峡对海峡两侧之间的阻碍,实现两地直通。跨海通道建设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海上工程,需要考虑其社会经济环境、自然道理条件等因素,更要注重工程区域的地壳稳定性调查,这是确定工程能否建设和合理

3、选择工程场址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未来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研究区南起蓬莱,北到老铁山,岛屿众多。海峡内水深变化较大,南部水深较浅,一般小于30m,北部水深较大,最深处86ITI。海峡中岛屿分布集中,庙岛列岛把海峡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水道,其中老铁山水道、长山水道、登州水道是海峡中最为重要的3条水道。海峡内海底地貌类型丰富,包括潮流冲蚀谷地、海湾堆积平原、浅海堆积平原等[1]。郯庐断裂渤海段位于渤海中部,其东界断裂对该区浅层构造影响明显;同时,张家口一蓬莱断裂横穿渤海海峡南部。上述2条断裂对该区地震控制作用明显[2‘4]。因此对渤海海峡基础地质条件的勘察,尤其是对海峡区域断

4、层分布和活动情况,区域基岩地质进行探测和研究,甄别出主要的活动断裂,了解基岩地层的延伸、分布、构造裂隙的发育情况及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根据多道地震数据,参考其他有关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渤海海峡区域沉积地层及断裂结构特征和分布。1地震地层划分及特点1.1调查方法和设备多道地震资料调查采用劳雷公司生产的SIG5Mille图1研究区位置及测线布设Fig.1Locationofthestudyareaandlinelayout电火花震源和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海洋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进行采集。根据该海域海水深度情况,为满足探测深度不小于300m的地层信息,通过反复试验确定

5、多道地震数据采集参数:采样间隔0.5ms记录长度:1500ms;激发能量:3200J;激发间隔:4.50s;电缆释放长度:37m;电火花震源释放长度:37m;设计船速:6.0节;设计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规划项目(2009CB219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676077)资助收稿日期:2012—05—15;修订日期:2013—04—22作者简介:尹燕欣(1984一),女,博士。E-mail:yyx_ouc@yahoo.cn9期尹燕欣,等:渤海海峡地震探测大覆盖次数:6次。调查共布设12条测线,主要测线位置见图1,测线总长约250km。1.2地层划分

6、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根据剖面特征对地震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和划分,在本区300m深度范围内划分出主要反射界面6个,相应地划分了6个地震地层单元,自上而下编号为U1一U6。1.2.1U1层全新世海相沉积,介于TO和T1反射界面之间。以平行反射波或有夹层的半透明反射为主,频率较低,为全新世中晚期海相沉积和全新世早中期河流三角洲等海陆过渡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侵蚀面切割U1层,构成古河谷,其中地震反射波组形态呈槽状或倾斜板状及交错状反射面,属河流相沉积,这是埋藏于海底的第一个古河道。U1层主要分布在庙岛群岛一带,最厚达24m,向北至40m水深处消失。全新世泥质沉积在山

7、东半岛北部黄海海域内厚15~19m[5],至庙岛群岛附近厚5~10m[6I,其下伏为冰消期初期泛滥的湖相沉积[5],之间没有地层间断。渤海海峡北部全新世地层和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过渡地层(A和B层)和下伏盛冰期地层(C层)之间具沉积间断,且在水深45m处消失[7],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过渡地层可能为14~15ka海平面快速上升河流泛滥形成的沉积[6]。综上,U1层应为末次冰消期初期和全新世泥质沉积,为15ka以来形成的地层。1.2.2U2层U2层为晚更新世地层,介于T1和T2反射界面之间。沉积厚度为o~30m,一般为14~18m。U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