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85763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8
《转浅析工程项目管理的误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工程项目管理的误区…•■来自网上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误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辉煌,涌现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和科技成果先进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起到了推动作用[1]。然而,在水利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存在的误区,不仅给国家带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制约了国家建设项目的健康、有序发展。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针对某一件工作,人们如何把它做好,就是用最科学、最经济、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控制的一个过程。“管理才能出效益”,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工厂、学校、医院,到处都在讲管理,
2、都提侣依靠管理来增加效益,国家也为此制定了门类较多的管理办法,各大专院校也设立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旨在通过这些管理办法和专业学科,尽快将我国的行业管理和职能分工,提高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2、项目的管理的误区无论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英项目管理误区基本相似。通过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6年的考察和研究,笔者发现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2.1业主方面长期以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习惯于按自己的思路和意图去开展工作[2]。这个误区的涉及面较为广泛,曾有专业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但是这类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大部分业主基本能熟悉监理工作的程序,能够
3、充分调动监理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对监理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但也有不少业主对工程监理的概念模糊,认识不清,他们认为监理的服务费用是山业主支付,因此监理必须服从业主的指挥和调遣,应该按照业主的意图来处理各种问题。这样一来,往往造成监理单位经常需要面对双重标准,即监理规范要求和业主要求,如果这两种标准和要求相互吻合,则有助于监理积极开展工作;反之,用双重标准來处理各类工程事务,最终必然会对项目的建设管理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国家尚未对监理行业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行业法规,因此监理基本上还属于知识性打工群体,这就误导了许多建设单位的业主,他们认为,对监理单
4、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属于同一种模式,都应山业主单位进行统一管理.英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FTDIC条款明确规定,任何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首先均应从监理标开始,业主选定町靠的监理单位以后,需要委托监理单位帮助业主处理对设计、施工单位的招投标事务,协助业主对设计及施工单位进行把关。而现状并非如此,大部分业主目前都是按照先设计、后施工、最终进行监理招标这样一个模式进行运作,这就制约了后期的项目管理。有些建设单位的业主其至把监理单位理解成是工程项目中大小责任的承担者。有的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工程干好了那是施工单位的成绩,工程干不好那是监理管理不好的问题”,対于这句话
5、,笔者认为前半句千真万确,但后半句似乎缺乏说服力,有明显推卸责任的意思。英实,工程建设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管理则使业主能充分调动齐参建单位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2.2监理单位方面目前,一些国家级重点或大型项目中的监理工作开展较为正常,而一些地方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监理工作情况却不同[3]。近年来,山于国家逐步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造成地方一级対相关项目建设管理的人员紧张,有些地方其至可以说是奇缺,最终形成业主单位的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素质参差不齐。而监理单位通过招投标进入项目,他们在管理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
6、向业主如实反映或加强与业主的交流,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这样做就是与业主唱反调,如此慢慢就形成了监理单位完全执行业主单位要求的铅误观念。2.3施工单位存在的误区在一些建设项目中,承包人虽然同监理单位一样,与业主也是合同关系,但承包人往往最终与业主的关系更近一些,这是因为:第•,承包人是工程项目的主要建设者,所有工程必须经过承包人的双手干岀来,而不是山监理单位监理出來的;第二,承包人有着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涉世之道,而监理单-位人员混杂、更换频繁,使得监理驻位的总体实力较施匸单位相比,相差其远。这就形成了监理'P-位最终在业主眼里成为专挑担子的伙计,血并非是独立的第三方,瑕终
7、造成承包人也逐渐产生一个想法,那就是监理也是伙计,最终也都要听从业主的。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人会逐渐发现有部分监理人员的业务不够精通,个人道徳素质低下,这就使承包人慢慢产生了一个念头:只要把这些人搞定,工程如何干就是自L1的事情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3、消除误区的思路工程项日在建设过程屮,存在的任何问题都是制约工程项目垠终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绊脚石[4]°其实,行政主管部门也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但往往收效不大,这主要是因为管理深度不够,方法不当,要求不严,执行不力。有的部门和也位往往采用拼命加大检查频率的办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