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效果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参考组,各40例。干预组采用宫腹腔镜治疗方法进行医治,参考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方法进行医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86.96%,参考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5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卩〈0.05)。结论采用宫腹腔镜治疗方法对输卵管阻
2、塞性不孕患者进行医治,效果比较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也大大提高了患者怀孕的几率,可以在临床推广。【关键词】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临床效果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导致输卵管阻塞的因素非常多,其能够导致女性出现不孕的现象发牛[1]。现如今女性输卵管阻塞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对女性的身体和生活都有很大影响。本文选取4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治疗方法进行医治,疗效显著,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输卵管阻
3、塞性不孕的女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都符合临床治疗的标准,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参考组,各40例。参考组患者平均年龄(31.5土4.6)岁,平均不孕时间(4.5±2.9)年;干预组患者平均年龄(32.0±5.6)岁,平均不孕时间(5・50±2.6)年。两组患者不孕类型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导致患者不孕的原因:①盆腔炎导致不孕;②内膜界位导致不孕;③子宫肌肉导致不孕;④内膜息肉导致不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都是
4、在月经结束以后的4〜6d进行治疗。治疗前,选用0.91%的NaCl彻底清洗患者的宫颈,并在宫颈创面涂抹一定量的几丁糖[2]。干预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治疗。葡萄糖是扩人宫颈的重耍介质,用量为5.1%,宫腹腔镜是型号K17242系统设备。干预组患者是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治疗,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剔除患者的子宫肌瘤,并在宫腹腔镜协助下于患者的宫颈内插管,注入药液,以疏通患者的输卵管[3]。参考组患者的麻醉方式与干预组相同,在腹腔镜协助下于患者的宫颈内注入亚甲蓝,然后对患者输卵管的疏通情况进
5、行分析判断,待亚甲蓝全部从患者宫腔内流出,治疗结束。1.3观察指标观察并详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输卵管的手术情况和输卵管再通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参考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3.8±18.7)h,手术中患者出血量为(35.5±25.9)ml,住院时间为(7・9土1・7)do参考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
6、55.6±15.7)h,手术中患者出血量为(30.5±20.9)ml,住院时间为(7・4±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1.2两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对比干预组患者共计69条输卵管阻塞,60条再通,再通率为86.96%,参考组患者共计74条输卵管阻塞,42条再通,再通率为56.76%,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如今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几率在不断上升,不孕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我国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不同部位所选取的手术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我国
7、,宫腹腔镜治疗和腹腔镜治疗成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采用成像技术,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成像直接观察到患者宫腔内的患病情况,并针对患者的患病情况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4]。宫腹腔镜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可以达到98%以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86.96%,参考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5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宫腹腔镜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克服了传统治
8、疗的弊端,减轻了对患者宫腔的损害,避免了插管治疗的盲目性。在宫腹腔镜的引导下,医生的操作可以更加准确,这样可以把检查和治疗结合在一起,避免出现反复检查的现象,减轻宫腔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患者治疗的成本[5]o综上所述,针对输卵管阻塞所导致不孕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龙泳宏•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疗效评价•当代医学,2015,16(19):85-86.[2]张薇,成丽虹,李庆•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