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ID:5245144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_第1页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_第2页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_第3页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_第4页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位择优律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摘要:基于城市空间发展与演变的区位择优规律,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表现特征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对合肥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区位择优规律在城市空间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探讨这种规律对今后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区位择优律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1引言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历史上最快的时期,城市空间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调整[1]。研究这一特殊经济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对其他同类型城市空间结构的

2、合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合肥作为近现代迅速崛起的省域中心城市,却又处在我国几个经济核心地带的边缘,发展一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作用,其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在整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城市内部发展与区位的关系2.1从物质环境角度分析7城市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投资环境。交通运输、信息交流、能源输出等基础设施的条件便捷;自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的优越;以及现有建成环境如周围建筑和其他设施对其建设的制约条件少等都形成了地段的良好投资环境,即良好的空间区位[2]。2.2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构成因素土地成为主要的研究

3、对象[3]。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定面积的土地必然会产生地租,而且根据位置的不同地租也不同。位置级差地租是客观存在的,这样也就导致了土地价值的差异。2.3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每个城市的发展都不仅仅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许多社会资本并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它们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继而会产生隐形效应并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区位条件,如公共绿地、风景区、传统文化、名胜古迹、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等。3合肥市发展概况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4]。他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

4、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新兴的综合工业城市。7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稳定时期,曾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而战乱时期,合肥又常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前夕,合肥市建成区约为2平方公里,人口5万,是一座衰落的消费性小城镇。解放后,合肥市得到迅速发展。2000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148.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为152.9万人。4合肥市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回顾城市的发展历程,其空间布局一直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总是首先在优势区位得到发展,但又不断地进行演替和变换。随着历史的流转,各个区位具备了不同的比较优势,而组成城市这个系统的个体一定是以最小成本,

5、最大利润和最优市场为目标,选择最优区位。合肥也正是在这种规律的作用下,经历了3个不同时期空间形态的演变,即“团城期——风扇状发展期——极核扩张期”。4·1团城期合肥自古历经战乱,城池几经兴废,但一直都在现有的环城绿带内呈缓慢的自然发展状态。隋唐时期,城市主要以现长江中路为中心,布局在今老城区南半部;后南宋在北半部建“斗梁城”,成为合肥城的基础。1949年合肥解放,城墙仍在,老城区面积5.2平方公里,实际建成区2平方公里余,人口仅5万人。7当时合肥的空间形态是以老城为中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伸展,呈三翼风车形状。这样的格局主要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并在城市规划综

6、合区位择优的长期实施下逐步形成的:城市的东南方向是南淝河下游的低洼地,不适合进行城市建设;西郊和西北郊位于水库下游,常年受到洪水的威胁,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因此,合肥只能向东、北和西南三个方向发展。(图1-3)图1合肥古城址变迁示意图2合肥县傅郭城图图3合肥解放初城市规模图4·2风扇状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初,合肥市开始突破城墙的限制进行新的城市建设,拆除旧城墙,在其基址上修筑环城马路,并结合护城河建设环城公园。到1952年,城市迅速发展,空间不断向外拓展,开辟东郊、北郊工业区,城市框架被拉大。1958年4月《合肥市工业区规划意见》提出西南工业区,实施后,在

7、原来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城市继续向东、北、西南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9.8平方公里。至此,以老城为轴心,向东、北、西南郊伸展三翼的“风扇形”城市总体格局雏形基本形成。71979年,合肥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老城区要逐步改造,但城市布局继续保持三翼形式。在铁路规划上,妥善处理合肥至南京、九江、信阳、阜阳等新铁路线在城市交汇所带来的弊端,迁移老火车站和淮南线,同时将新客运站和编组站安排在东北郊规划区的边缘;另外开辟西站作为辅助客运站,以分散客流;增设东郊货运站,为远期修建南郊环线留出备用地。(图4-7)经过上述各项规划控制引导的区位择优影响及城市自身的区位条

8、件限制,城市西北为水源地,东南地势低洼,又是东南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