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

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

ID:5244755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_第1页
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_第2页
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_第3页
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_第4页
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渗流—应力场耦合作用下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变形研究  摘要: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变形的影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苏州工业园区某地下车库基坑为例,采用ABAQUS模拟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及渗流场规律。结果表明:在开挖间歇期的坑外地表沉降量均比同期开挖结束后的沉降量要小,而基底隆起量比同期开挖结束后的隆起量要大。每步开挖间歇结束时,围护墙的水平位移有所减小。随着开挖的进行,围护墙周围的水头等势线越来越密,地面沉降形状为下凹的盆地形状。关键词:基坑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有限元模拟中图分类号:TU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672-3791(2013)05(b)-0039-04基坑开挖时,坑内外通常存在着水头差,地下水将在坑内外水头差作用下发生渗流。基坑开挖过程是地下水渗流与岩土变形动态耦合的过程。利用渗流-应力耦合理论研究开挖过程中地下水的渗流形态和孔隙水压力场的分布,分析地下水渗流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7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在分析渗流稳定问题时,引入了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关系,即渗流-应力耦合关系,并在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渗流-应力耦合问题已成了研究的热点问题。谢兼量[1]进行了渗流应力耦合条件下的海堤边坡稳定性研究;贾善坡

3、等[2]进行了泥岩隧道施工过程中,渗流场与应力场完全耦合的损伤模型研究;张巍等[3]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进行了应力-损伤-渗流的耦合分析;张媛媛[4],苗丽等,周建国等[6]在土坝的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应用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进展;王强等[7],杨永恒[8],郭娟[9],周舒威等[10]基于渗流-应力耦合对尾矿坝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李筱艳[11]、纪佑军等[12]采用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求解基坑的渗流场以及位移场。本文结合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站南北两侧公共地块地下车库项目,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基坑工程在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变形

4、分析,可为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1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星海街站南北两侧公共地块地下车库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及其以西、苏华路南北两侧的公共地块内。项目主要包括绿地、下沉式广场、地下两、三层停车场及局部商业、预留地下通道,部分地面建(构)筑物。地下车库北基坑北侧5m为苏雅路,东侧基坑边线位于星海街慢车道上,距离建园大厦4~77m,南侧基坑边线位于苏华路慢车道上,西侧较为空旷,现为绿化草坪。南基坑北侧基坑边线位于苏华路慢车道上,东侧基坑边线位于星海街慢车道上,距离星海大厦3~7m,南侧基坑边线以南7m有一近东西走向河道(相门塘),

5、C25孔以南现为在建工地,西侧较为空旷,为绿化草坪。地下室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地下室结构底板(无论地下两层或三层)均处于同一标高,地下室结构顶板上部覆土(至自然地面)地下三层处约1.3m,地下两层处约3.0m,基坑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约14.5m。3有限元分析3.1模型尺寸与计算参数2.2边界条件模型左边界为轴对称边界条件,右边设置水平方向位移约束,底部边界设置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约束。模型右边界假定孔隙水压力不发生变化为定水头边界,即水源源不断地补充,模型底部为不透水边界,模型左边界孔隙水压力随着降水水头的变化而变化。2.3有限

6、元模拟的实施步骤3计算结果与分析3.1降水开挖引起的基坑变形7地下水渗流作用贯穿于基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降水阶段,还是开挖加撑阶段。而基坑的变形主要就是桩体的变形、桩后地面沉降和基坑底部隆起。图2为二维基坑模型降水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沉降变形图。可以发现:(1)随着开挖过程的不断进行,桩后地面的沉降量和基坑底部的隆起量都在不断增加。(2)在考虑渗流作用的情况下,基坑在开挖间歇期的沉降变形值均比同期开挖结束后的沉降变形值要小,而基坑隆起量却比同期开挖结束后的隆起量要大,但两者的变化量不大。3.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图3为不同开挖阶段围护墙的

7、水平位移变化曲线,每步开挖和间歇期的趋势一致,最大水平位移发生的位置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逐渐下移,与各步开挖面基本保持一致,最终在基坑底面处达到最大。从图中还可以看出:(1)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身下部的位移随之增大,而顶部位移有减小的趋势,其最大位移发生在第三次开挖结束之后。(2)在每步开挖间歇结束时围护墙的水平位移均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渗流造成坑外水压力的减小,使得墙体的位移有所回落,有利于基坑的稳定性。3.3基坑底隆起变形3.4孔隙水压力变化7基坑降水开挖引起的渗流场总静孔隙水压力如图5所示,a为地应力平衡时的初

8、始孔隙水压力分布图,此时孔压不存在超静孔压,孔压分布和重力场平衡,所以不发生渗流;b~d为每步开挖结束时和开挖间歇期结束时土体中的总静孔压的分布图,由于降水开挖后基坑内外产生水头差变化,开挖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