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全集.pdf

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全集.pdf

ID:52429616

大小:335.65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3-27

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全集.pdf_第1页
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全集.pdf_第2页
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全集.pdf_第3页
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全集.pdf_第4页
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全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经典的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全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率部分1.1概率这门课的特点与线性代数一样,概率也比高数容易,花同样的时间复习概率也更为划算。但与线代一样,概率也常常被忽视,有时甚至被忽略。一般的数学考研参考书是按高数、线代、概率的顺序安排的,概率被放在最后,复习完高数和线代以后有可能时间所剩无多;而且因为前两部分分别占60%和20的分值,复习完以后多少会有点满足心理;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概率的复习。概率这门课如果有难点就应该是“记忆量大”。在高数部分,公式、定理和性质虽然有很多,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比较简单,还有很多可以借助理解来记忆;在线代部分,需要记忆的公式定理少,而需

2、要通过推导相互联系来理解记忆的多,所以记忆量也不构成难点;但是在概率中,由大量的概念、公式、性质和定理需要记清楚,而且若靠推导来记这些点的话,不但难度大耗时多而且没有更多的用处(因为概率部分考试时对公式定理的内在推导过程及联系并没有什么要求,一般不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出题)。记得当初看到陈文灯复习指南概率部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中在每章开始列出的那些大表格时,感觉其中必然会有很多内容是超纲的、不用细看;但后来复习时才发现,可以省略不看的内容少之又少,由大量的内容需要记忆。所以对于概率部分相当多的内容

3、都只能先死记硬背,然后通过足量做题再来牢固掌握,走一条“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的路。记牢公式性质,同时保证足够的习题量,考试时概率部分20%的分值基本上就不难拿到了。1.2概率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本章内容在历年真题中都有涉及,难度一般不大。虽然对于本章中的古典概型可以出很难的题目,但大纲的要求并不高,考试时难题很少。填空、选择常考关于事件概率运算的题目,大多围绕形如P(AB)P(AB)、P(B

4、A)P(B

5、A)、P(ABC)这样的式子利用各种概率运算公式求解;其它内容如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在小题中和大题中都有可能考到。

6、在“概率事件的关系及运算”部分有很多公式可以借助画集合运算图来辅助做题,比如事件A若与事件B有包含关系BA,则可作图长方形内的点都属于B的范围,圆形则代表A的范围。这样一来即易看出事件包含关系的定义“A发生时B必发生,B发生时A不一定发生”;1事件A与B的并AB可作图,则AB是A、B两个圆形(包含相交部分),对于这个大图形中的任意一点来说,不是属于A就是属于B,体现了AB“事件A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定义;同理,事件A与B的差AB表示事件A与B同时发生,在上图中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组成了两圆相交的那一部分。对于其它的概率运算

7、公式也可用图辅助理解,有的题甚至可以直接通过作图来得到答案。如公式P(ABC)P(A)P(B)P(C)P(AB)P(BC)P(AC)P(ABC)可以借助右图表示公式左端的P(ABC)等于A、B、C三个圆形各自互不相交的三部分再加上a,b,c,d四小部分,而公式右端中的P(A)P(B)P(C)代表的区域包括A、B、C各自互不相交的三部分2(a2b2c2d),比左端多加了一次a,b,c和两次d,这时等式是不平衡的;再减去[P(AB)P(BC)P(AC)]即是2a2b2c3d(ad)(c

8、d)abc,与公式左端所代表的图形相比只少了一块d,加上即可,故再加P(ABC)后等式成立。区别互斥、互逆、对立与不相容:事件A与事件B互斥也叫A与B不相容,即AB,事件A与事件B对立就是A与B互逆,即为A与A的关系。P(AB)P(A)P(AB))1(公式组P(AB)P(A)P(B

9、A))2(在历年考研真题中频繁用到,P(AB)P(A)P(B)(A,B相互独立)3()2很多题利用这三个公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很容易求得答案。这三个公式的含义从直观上就能理解:公式(1)表示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

10、A发生的概率减去A发生而B不发生的概率;(2)式表示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A发生的概率乘以在A发生的条件下B也发生的概率;当A、B相互独立时,也就是指事件A与事件B的发生互不影响,此时应该有P(B

11、A)P(B)、P(A

12、B)P(A)所以P(AB)P(A)P(B

13、A)P(A)P(B)由(2)式即可得出(3)式。出题人从这三个公式意义上的相通性出发可以很灵活地构造题目,在后面的评题中会对这个知识点作更具体的讨论。1.3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第四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对于这一部分的

14、复习可说的东西不多,因为在考试中出现的概率题目其实有相当大一部分难度是被解题所用的繁杂公式“分走”了,既然理解、掌握和牢记公式本身就不容易,那么题目的结构相对而言就要简单一些,我们甚至会发现历年真题中的有的题就像是课本上的例题一样。这种情况有点像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