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pdf

ID:52419990

大小:753.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pdf_第1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pdf_第2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pdf_第3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陈雪冬,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的路由协议改进lmproVementofRoutingProtocolofW.reIessSensorNetworksBasedonPowerControI跨雪每酰顽记(中物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摘要:路由技术是传感器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有限、节能至关重要的特点,提出基于功率控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结合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模型和双径传播模型,导出了节点最优发送功率。考虑网络层路由选择与物理层功率控制,在AODv协议帧中附加了一个字段,即

2、在路由请求与回答报文中加入了最优发送功率。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低延迟和高吞吐量的前提下,该方法降低了网络能量消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性能功率控制AODv路由协议最优发送功率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DOI:10.16086/i.cnki.issnlooO—0380.201501018Abstract:RDutingtechn0109yisoneofthecoretechnologiesofwirelesssensornetwork.Duetotheenergyofthenodeislimited,andene嘲

3、‘savingiss培n击cant,thewirelesssensornetworkroutingprotocolbasedonpowercontrolispmposed.BycombiningtIIefkespacepmpagationlossmodelwith山edualpathpropagationmodel,thecalclllationfomulaforoptimaltmnsmitpowerisderiVed.Consideringt11eroutingselectioninnetworklayerandtllepowercontroli

4、nphysicallayer,onefieldisaddedinAODVprotocolfhme,i.e.,t}IeoptimaltIansrnitpowerisaddedbetweenmutingrequestandreplymessage.TheresuhsofsimulationshowtIlatinensuringtllepmmiseof10wlatencyandh培hthrougllput,tllepmposedme出odreducestllenetworkenergyconsumption,prolongsthesurvivaltime

5、0fnetwork.Keywords:WirelesssensornetworkNetworkpe如HnancePowercontmlAODVroutingprotocolOptimaltraJlsmissionpowerO引言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技术中,减少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是重要研究课题。目前采用功率控制协议口也1或采用族功率(clusterpower)协议口1的主要思想是控制发送功率。跨层设计可以实现不同层之间信息的共享[4_6]。减小层间通信与开销。利用无线传输中多跳节能特征,构造节点有效功率拓扑结构,从而建立高效能量路径[7。9]

6、。改进AODV协议¨⋯,联合链路层和路由层共同为节点和数据包选择最优发送功率,从而节省网络能耗。本文基于AODV[91协议进行跨层功率控制研究,在网络层依据能量相关度量构造路由表,在物理层依据路由表动态调整发送功率,从而达到降低节点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目的。1最优发送功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号接收功率的衰减与传输距离呈幂函数关系,且与传播模型相关。使用传播修改稿收到日期:2叭4—07—15。第一作者陈雪冬(1967一),男,1997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获硕士学位,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传感器技术研究。模型预测接收端所收到的信号强

7、度,从而判断传送的数据能否成功被接收。在研究中,往往会选择使用传输模型估计接收端所收到的信号强度,从而判断传送的数据能否成功被接收。根据传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干扰情况的不同。存在几种常用的传输模型。常用传播模型分为自由空间模型、双径传播模型和阴影模型三种[10

8、。自由空间模型是最理想的模型,只考虑从传送端到接收端直线距离的路径损耗。双径传播模型是自由空间模型的改进,除了考虑传送端到接收端直线距离的路径损耗外,还考虑了地面反射因素。当收发节点间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传播模型等同于自由空间模型。当收发节点间距大于距离阈值时,采用双径传播模型。阴影模型是最复杂

9、的模型.不仅考虑节点间直线距离路径损耗和地面反射因素,而且考虑了传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有障碍物时对传送信号的影响。双径传播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