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ID:5241801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6

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1页
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2页
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3页
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4页
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13年全国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0亿亩次。为确保将小麦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虫口夺粮,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粘虫和麦蜘蛛等“四病四虫”,防治处置率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30%以上,高产创建示范片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力争达100%,防治效果85%以上,总体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二、防控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生态区域、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重点病虫和次要病虫,采

2、取综合技术与配套措施相结合,应急处置与长期治理相结合,专业化防治与群众联防相结合的防控策略,注重安全用药,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三、防控措施(一)分区防控重点华北麦区以麦蚜、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纹枯病、白粉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和赤霉病。8黄淮麦区以麦蚜、赤霉病、吸浆虫、纹枯病、白粉病、叶枯病为主,兼顾条锈病和麦蜘蛛。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主,兼顾麦蜘蛛、粘虫。西北麦区以条锈病、麦蜘蛛和吸浆虫为主,兼顾麦蚜。西南麦区以条锈病、白粉病为主,兼顾麦蚜、麦蜘蛛、赤霉病。(二)主要技术措施1.小麦赤霉病8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

3、期的关键时期,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一是选用耐病品种。病害常发区应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耐病良种,如鄂麦、扬麦系列等耐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控制盲目引种高感品种。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并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三是主动用药预防。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病害流行威胁麦区,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抓住小麦扬花初期主动施药预防,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流行威胁大的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早至破口抽穗期。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等喷雾,要用足药

4、量,施药后3~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在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高抗药性的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如病害流行,第一次防治结束,需隔5~7天防治第二次,确保控制流行危害。其它病害偶发区,可结合麦吸浆虫、穗蚜、白粉病等病虫防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实行兼治。2.小麦条锈病8以推进菌源区治理为基础,种子药剂处理和早春发生区控点保面为配套,春季流行区大区应急处置为关键的综合防控策略。一是因地制宜推广抗耐病品种,压缩高感品种的种植,实施菌源区治理。西北和西南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和秋苗菌源区,采取生态治理、消灭自生麦苗、推广抗病品种、适期晚播、秋播拌种和秋

5、苗防治等措施,降低菌源量,延缓病害扩散蔓延。二是全面推进种子药剂处理。大力推进种子药剂包衣或拌种,控制苗期侵染危害,减轻中后期流行威胁程度。三是实施分区应急防治。西南、汉水流域等主要冬繁区,封锁发病田块,控点保面,减少外传菌源。西南、西北常年早发区、重发区前移防治关口,阻止菌源向黄淮海麦区扩散蔓延。西北冬麦区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措施,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轻晚熟冬麦及春麦区流行风险。黄淮海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3月下旬~5月上旬,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

6、害。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乙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3.小麦纹枯病一是适期播种,控制冬前过分早播,减轻冬麦区冬前侵染发病程度,降低春季病情扩散流行基数;合理用种和密植,防止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减少病菌侵染。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控制小麦旺长;加强田间管理,早浇、轻浇返青水,雨后及时排水。二是播前药剂种子处理。种子药剂拌种或包衣可选择安全性较好的三唑类药剂。三是适期药剂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病株率达10%左右时,叶面喷雾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井冈霉素等,隔7~10天喷药1次,黄淮重发区需连喷2~3次。要用足水量

7、、对准基部、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4.小麦白粉病以推广抗病品种为基础,采用铲除初侵染源、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冬前铲除初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群体密度,合理施肥灌水,降低田间湿度。二是播前实施药剂拌种或包衣预防。药剂拌种包衣同条锈病。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一般可采用三唑酮拌种或包衣进行预防。也可8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安全性较好的唑类药剂拌种。三是春季喷药防治。在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或病情指数达到1以上)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