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1767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巧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与设计化学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巧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与设计化学实验 摘要:利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了“检验二氧化硫”、“探究微粒运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等实验,设计了“检验一氧化碳毒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这不仅节省药品、操作简便,而且现象明显,尤其适合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关键词:长柄V形玻璃管;初中化学实验;实验设计文章编号:1005–6629(2013)8–0041–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笔者用酒精喷灯将一根硬质玻璃管(长约35cm,外径约为10~12mm)加工为长柄V形,其中长柄的长度约为15cm,
2、V形管每个支管的长度约为8cm,V形管的弯曲度约为70°~90°(见图1)。用长柄V形玻璃管可以改进和设计多个初中化学实验,下面举例说明设计方案和使用方法。1“检验二氧化硫”实验7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全国教材,下同)第108页安排了“检验二氧化硫”实验(装置见图2),旨在说明含硫物质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气体。按照教科书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时,不仅操作很不方便、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极易污染环境。若使用长柄V形玻璃管改进上述实验,则可以很好的克服上述弊端。1.1实验装
3、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3(夹持装置略)。1.2实验操作(1)取两根普通日用火柴,取下火柴头,并将其放入长柄中部;再将少许高锰酸钾溶液注入(或滴入)V形管内,液面以刚好接触上管壁为宜。然后,用橡皮塞(取自打孔器钻出来的橡皮柱,下同)封闭长柄管口。(2)用酒精灯外焰对着火柴头加热,大约6~7s后火药爆燃,同时玻璃管内出现一团白烟;然后轻轻振荡V形玻璃管,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立即褪色。也可以在火柴头爆燃后拔掉橡皮塞,立即从长柄V形玻璃管的长柄管口轻轻吹气[1](或用洗耳球轻轻压气),使玻璃管内的二氧化硫等气体缓缓通过
4、高锰酸钾溶液,这样紫红色溶液也会立刻褪色。(3)实验结束拆开装置,清洗、整理仪器。1.3注意事项火柴头不能多于两粒,以免发生爆炸事故;两粒火柴头要紧挨在一起,以便于集中受热;高锰酸钾溶液不能太多,以防爆燃时产生的气浪将溶液冲出V形玻璃管。2“探究微粒运动”实验7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63页,利用“氨分子的扩散”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微粒的运动性。由于该实验是在没有密封的体系里进行的,因而会有较多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另外,实验中氨水的使用量也很大。笔者利用长柄V形玻璃管,对上述实
5、验进行了改进。2.1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4(夹持装置略)。2.2实验操作(1)借助细铁丝,将一根长约10cm的湿润的酚酞纱布条(或酚酞滤纸条)送入长柄内;再把1~2mL的浓氨水注入(或滴入)V形管内,然后立即用橡皮塞(或一团棉花)封闭V形管的支管口。(2)很快可以观察到湿润的酚酞纱布条从左向右慢慢变成红色,该实验现象直观地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若微热V形管中的浓氨水,则酚酞纱布条很快变红,这一实验现象又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3)实验结束拆开装置,清洗、整理仪器。2.3注意事项长柄V形玻
6、璃管的长柄管口无需封闭,因为实验过程中逸出的氨气在一个普通教室里不会超过0.57mg/m3的安全标准[2];而且学生能闻到少许氨味,这本身也是微粒不断运动的一个例证[3]。另外,这也有利于氨分子在玻璃管内自由运动。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31页,安排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由于集气瓶内氧气的量有限且不能及时补充,因而木炭剧烈燃烧的时间很短,甚至难以剧烈燃烧,预设的实验现象很不明显[4];另外,在空气中引燃木炭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利用长柄V形玻璃
7、管改进该实验,则可以扬长避短。3.1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见图5(夹持装置略)。3.2实验操作(1)按图连接好仪器,除澄清的石灰水外,其他药品不要提前装入;然后检查装置气密性,即:轻推注射器活塞一小段距离,若石灰水中同时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2)拔下两个橡皮塞,然后借助于镊子装入2~3小块木炭,借助于“削成斜口的饮料吸管”装入二氧化锰粉末,用5mL注射器抽取足量的10%的双氧水,再次按图连接好仪器。7(3)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排出适量的双氧水,V形管里立刻产生氧气;接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木炭,片刻后木炭剧烈燃
8、烧(此时即可熄灭酒精灯)、发出白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只要双氧水持续加入,木炭剧烈燃烧的时间就比较长。(4)实验结束拆开装置,清洗、整理仪器。3.3注意事项因为双氧水浓度大,所以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比较剧烈,因而不要一次性注入较多的双氧水(应分次缓缓加入)。4“检验一氧化碳毒性”实验现行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都是通过简要的语言介绍一氧化碳的毒性,笔者使用长柄V形玻璃管设计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