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40块蒸汽驱74井组优化注气量研究与应用.pdf

齐40块蒸汽驱74井组优化注气量研究与应用.pdf

ID:52395584

大小:118.71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7

齐40块蒸汽驱74井组优化注气量研究与应用.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齐40块蒸汽驱74井组优化注气量研究与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齐40块蒸汽驱74井组优化注气量研究与应用李幸波(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摘要:齐40块蒸汽驱74井组不同区域受地质构造、储层物性以及转驱前的开采状况不同等因素影响.5个不同区域汽驱开采效果差异较大。井组进入驱替阶段后.西部高倾角区及西南边缘区北部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为产量上升的主要单元;东部边底水区与东北角区由于发育边底水及储层物性差影响.汽驱效果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井区内注汽井注汽量进行动态调整,以减缓产量递减和提高汽驱油汽比.关键词:齐40块:蒸汽驱:注汽量:油汽比引言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中后期,蒸汽窜流及超覆现象越来越严重,蒸

2、汽吞吐以及蒸汽驱的开发效果日益变差,其主要现象表现为原油日产量下降、含水率上升、累积油汽比降低等。对于储层物性好、渗透率高的稠油油藏,易形成蒸汽突进,造成严重的蒸汽窜流,同时注入的高温蒸汽与油藏流体间的密度差异导致蒸汽超覆于油藏顶部流动,因此注蒸汽开发后期油藏中仍然残留大量的热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为了能有效的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对不同的油层进行不同的情况分析,进行注汽量的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注采效果。一、基本溉况【l】边部合采区74井组位于区块外围,油藏埋深650~1050米,地层倾角5~25。,油层厚度30.1米,孔隙度24.7%。井组含油面积3.1

3、5kⅡ12,地质储量1885.4×104吨。按储层物性发育及地理位置把74井组分为五个区域。各区域油藏条件差异大,总体来看,西部高倾角区油藏条件最好,其次是西南边缘区和东南边缘区,东北角和边底水最差。目前74井组蒸汽驱开发已6年的时间,日产液、日产油、含水、温度、注入倍数等相关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转驱时间的延长,井组日产液、日产油不断上升。日产液由转驱前的2417吨上升到目前的7208吨,增加4791吨,日产油由381吨上升到955吨,增加574吨。74井组不同区域受地质构造、储层物性以及转驱前的开采状况不同等因素影响,5个不同区域汽驱开采效果差

4、异较大。井组进入驱替阶段后,西部高倾角区及西南边缘区北部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为产量上升的主要单元;东部边底水区与东北角区由于发育边底水及储层物性差影响,汽驱效果较差。1.东北角区(1)受汽窜、井况差等因数影响,47.7%采油井难以提液。(目前井况差井有34口)(2)由于油层纵向差异及汽驱分注技术的限制,井组的分注不合格,导致吸汽好的层段汽驱发展过快、吸汽差层发展过慢,从而影响井组汽驱效果。(3)莲I、莲Ⅱ油层因转驱时间差异,层间干扰严重。2.边底水区(1)油井井况差,油层出砂严重,提液难度大。(2)主力层已突破,且动用程度高(53.4%)、汽窜井17%、

5、剩余油潜力小(27.4%)导致井组油汽比低(0.07)。3.东南边缘区东南边缘区由于主力层单一,汽驱见效早,稳产期短,突破快,突破后递减率大。目前井区有突破井18口(32%),突破井组4个(26.7%)。由于74井组属于齐40块外围油藏区块,油藏地主条件差异大,转驱后汽驱效果不太理想。其东北角区域地层压力高、西南边缘区地下油层薄、边底水区地层影响,汽驱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因此,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研究,采取更合适该地层条件的动态调控方式才能改善汽驱效果。目前74井组部分井组已进入突破阶段初期,对此,2011年3月一2012年4月采取对井区注汽井注汽量进行动

6、态调整,以减缓产量递减和提高汽驱油汽比。1.74井组注汽量调整整体情况为了减缓蒸汽驱产量递减,提高油汽比,对汽驱井组进行了注汽动态调整。到目前74井组共计划调整77井次,日注汽量减少2631吨,年减少注汽量96万吨。已实施64井次,日注汽量减少2275吨,年减少83万吨。2.74井组注汽量动态调整措施效果整体的74井组相对于其他井组区域转驱较晚,并未完全进入驱替阶段,除规模应用的调控技术外,再优化调控时,应根据其所处开发阶段的不同,区别于其他的调控技术。目前74井组根据转驱时间及地质条件分为五个区域,根据实际开发状况分析认为东北角驱、边底水区、东南边缘

7、区矛盾较为突出,存在制约汽驱效果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预定方案调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动态调控优化。(1)薄层井组调控技术东南边缘区并组油层发育较薄,平均只有24。7m。分析认为该区域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导致开发效果变差,需合理优化注汽速度,以适应不同井组地质条件的需要。(2)边底水井组调控技术该区域卡法效果差,分析认为主要受到边水入侵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研究。该区域分莲I、莲Ⅱ两套油水系统,莲I原始油水界面1035m,莲Ⅱ原始油水界面1045m。目前有水侵井43口,边水入侵量越大,蒸汽在油层中的热损失越大,注汽干度低。因此对二线的个别井组进行增加注汽量的

8、调整措施。(3)高压井组调控技术东北角部分井组地层压力相对较高,转驱前地层压力3~5Mpa,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