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89673
大小:153.1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7
《脱水撬吸收塔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脱水撬吸收塔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田晓龙郑强李二洋李梦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陕西西安710021)摘要:天然气采气作业中,脱水撬可有效除去天然气中的大部分水分,延缓管道内壁腐蚀,提高管线输送效率,因而某采气单位大量运用了天然气脱水撬。但是由于脱水撬使用年限的增加,脱水撬吸收塔故障也陆续暴露出来,继而影响了脱水撬的正常运行。本文根据某采气单位脱水撬吸收塔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排除法分析脱水撬吸收塔的故障原因,针对吸收塔内部结构提出了预防降液管堵塞的检修措施和吸收塔的改造设想。关键词:脱水撬;吸收塔;降液管
2、;丝网捕雾器;清洗堵头含硫天然气在集气站内经过滤分离后送入脱水撬,先经吸收塔底重力分离段脱除一部分游离水,向上经塔底捕雾丝网初步气液分离,然后自下而上在吸收塔泡罩塔盘上与塔顶部进入的浓度约99.5%(wt)三甘醇贫液逆流接触,天然气中的饱和水被脱除。脱水后的干气经塔顶捕雾丝网后稳压出吸收塔,进入输气管线。1脱水撬吸收塔故障分析根据现场解剖,对吸收塔内部构造进行测绘分析,判断为以下因素导致吸收塔降液管堵塞:(1)丝网捕雾器破损通过现场解剖来看,吸收塔内部除富液集液箱和从上往下第8层塔盘内堆积锈渣和泥沙等物质较多以外,其余塔盘只存在少量的锈
3、渣。说明脱水撬吸收塔塔底丝网捕雾器破损后,造成天然气携带的大量泥沙、铁锈等杂质经过升气管和第8层塔盘时,经过两次气流方向的改变起到了分离作用,分离出的杂质堆积在富液集液箱和第8层塔盘上,造成降液管堵塞。(2)降液管本身存在制造缺陷根据设计图纸可知每个降液管进液口高出塔盘65mm,出液口距下层塔盘高度为25mm。通过现场对降液管进行测量,每个降液管进液口高出塔盘70mm,出液口距下层塔盘高度为20-25mm,但堵塞的降液管出液口离塔盘高度只有5mm,降液管出液口离塔盘距离过短也是造成降液管堵塞原因之一。(3)不合理的清洗方式造成降液管堵塞
4、根据吸收塔构造和现场解剖分析,每层塔盘和富液集液箱都留有清洗堵头,清洗堵头从上至下一字排列,堵头位于塔盘上方30mm的位置。降液管左右对应,部分塔盘降液管与清洗堵头正对,集气站检修作业时对吸收塔塔盘逐层进行清洗,根据清洗堵头与塔盘高度判断分析,清洗时高压水直接冲击塔盘泡罩顶部,根本无法将塔盘内的泥沙、锈渣等杂质冲出塔盘。2脱水撬吸收塔改造设想(1)脱水撬吸收塔塔底丝网捕雾器改造所建模型针对特定的站,假定单位时间内进入吸收塔的天然气量变动不大,天然气温度变化不大,天然气单位体积内泥渣含量和水分含量基本不变,粒度小于丝网捕雾器孔隙度的泥渣、
5、水分通过单层丝网捕雾器的概率、不变,吸收塔吸收泥渣和水分的效率、不变,底部所有丝网捕雾器或者顶部丝网捕雾器破损之后就换新的丝网捕雾器。丝网捕雾器可分离直径大过3~5um的颗粒,装填成盘后的孑L隙率95%~99%,丝网捕雾器主要是靠惯性碰撞除雾,除雾效率计算式:2一m=l—e—i百aH可t式中:计算得含水量约为0.0140∥m3,计算得吸收效率约为。计算结果只是理想情况,与真实值有一定的偏差,假设偏差因子为z,则可较为准确的得出真实值。(2)脱水撬吸收塔清洗堵头改造脱水撬吸收塔故障原因分析,得出普帕克脱水撬吸收塔清洗堵头存在设计不合理缺陷
6、。清洗堵头从上至下一字排列,堵头位于塔盘上方30mm的位置。降液管左右对应,其中由上至下第1、3、5、7层塔盘的降液管出液口处在清洗孔的旁边约30。(下转第215页)2017年05月北善彳卵I213升压裂液的质量,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按照配置的配方进行液体配置,并做检测与交联试验,将各种类型的添加剂的用量都完好的登记下来,保障材料运用的准确无误性。在拉运压裂液的过程中,在装罐前,首先要对罐体部位进行检查,防止出现遗漏的现象。如果发现可能遗漏的部位,需要对其进行整改,或者停止使用。其次,要对拉运车进行PH检测,对于不符合检测
7、要求的罐车,相关人员需要反复地清洗,只有当期PH合格以后才能使用。最后,做好罐车拉运登记等相关工作,对罐车司机拉运的液体发放单据,使得司机明白拉运液体是何液体,加快拉运的速度,防止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5结语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压裂施工工作的质量,相关人员需要注意工作过程中人为可控的因素,将其差错降低到最低程度。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人员培训的方式,使得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工作,最终提升压裂施工的效果。参考文献:[1]宋毅.压裂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研究及实践[D].成都理工大学,2009.[2]何金钢
8、,康毅力,游利军,程秋菊.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压裂液损害实验评价[J].油田化学,2013,(02):173-178.[3]梁文利,赵林,辛素云.压裂液技术研究新进展[J].断块油气田,2009,(01):9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