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西低潜山带裂缝发育规律研究.pdf

胜西低潜山带裂缝发育规律研究.pdf

ID:52389654

大小:104.99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7

胜西低潜山带裂缝发育规律研究.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胜西低潜山带裂缝发育规律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胜西低潜山带裂缝发育规律研究黄承胜(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新民110316)摘要:在岩心裂缝观察、测井裂缝解释和资料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理论,对裂缝形成机理、控制因素和预测方法进行研究。该带裂缝主要是伴随着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沙三一沙四期、东营期4次大的构造运动而产生,其发育程度受深度、构造形态、断层、岩性等因素的控制。关键词:大民屯凹陷;潜山;裂缝l地质特征胜西低潜山带位于大民屯凹陷静安堡鼻状构造的西侧,是一个由太古界变质岩构成的低潜山带,其上覆地层由下第三系房身泡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及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缺失元古界、中生界和沙河街组二段。低潜山整体形态呈北东一南西的条带状展布,潜山顶

2、面现今构造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马鞍”状形态。在凹陷形成过程中,基地构造运动形成的一系列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断层将潜山基低切割成垒一堑相间的断块。胜西低潜山条带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类、浅粒岩类、片麻岩类,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的微斜长石,石英含量平均25.7%,斜长石含量平均46.O%,钾长石含量平均36.8%,还有少量的黑云母和白云母。由于暗色矿物含量平均小于6%,岩石刚性强,易碎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裂缝较为发育。该区裂缝的走向主要发育3个方向的裂缝,其中以北东向的裂缝为主,北西和近东西向的裂缝为辅,宏观裂缝多为中、高角度缝,裂缝开度为0.卜1.5mm,

3、裂缝孔隙度0.05%一1.10%。2裂缝的形成机制胜西低潜山条带在基地形成后,主要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沙三一沙四期、东营期4次大构造运动。区域上,中生代的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南北方向挤压的褶皱作用,本区印支期的构造活动比较平静,没有发生显著的构造变形。燕山运动在本区以挤压作用为主,表现为北东走向的断层一褶皱作用,这一阶段对本区潜山内幕构造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新生代期间是整个大民屯凹陷的主体形成阶段,表现为强烈的伸展裂陷作用。房身泡组一沙四一沙三段沉积时期表现为显著的差异隆升,伸展方向主体为北西一南东方向,潜山形态和轮廓主体在这一阶段形成。沙一段沉积以后表现为走滑构造作用,走滑作用在东营

4、晚期达到最强烈,使潜山的边界断层产生反转。强烈的走滑构造变形容易造成对储层的重新改造,从而形成裂缝或使裂缝重新张开。东营期以来的走滑作用可以从走向、倾角与裂缝配套,1日-东营期潜山断层的活动(压扭反转)主要局限于边界断层;燕山期的挤压作用从走向上可以与裂缝进行很好的配套,但裂缝倾角配套的程度有限;燕山期一沙四~沙三期的伸展作用可以与裂缝倾角的配套程度很高,与北东走向的裂缝配套,但与北西走向的裂缝不能配套。所以从裂缝的走向和倾角与裂缝形成的构造期次配套关系来看,该条带裂缝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的挤压作用和沙四一沙三时期的伸展作用,东营期的走滑构造作用对裂缝进行了强烈的改造,使之成为有效裂缝。3裂缝的

5、影响因素3.1裂缝发育与深度的关系裂缝的发育与深度关系较为密切,根据该带试油和试采资料证实,在潜山面到潜山面下300m范围内裂缝最为发育,而在潜山面300m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总体体现出裂缝发育程度与深度成反比的关系。3.2裂缝发育与断层的关系该带几乎所有井裂缝的发育都有如下的特征:大部分裂缝与断层的走向平行,少部分裂缝与断层的走向垂直,在断层附近裂缝较为发育,是该潜山油藏油气的主要富集区。另外,在断层的交叉、分枝及拐点部位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这些部位应力强度明显高于相邻地区,也是裂缝最为发育的地区。3.3裂缝发育与岩性的关系在相同构造应力作用下,暗色矿物含量低的岩石容易产生裂缝成为储层。

6、该带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类、浅粒岩类、片麻岩类等。该条带潜山产能与岩性的关系较大,其中浅粒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的暗色矿物含量一般小于6%,裂缝最为发育;片麻岩类的暗色矿物一般在8%一12%,裂缝发育一般;而角闪岩类和基性侵入岩类暗色矿物含量最高,裂缝发育较差。4裂缝发育规律胜西低潜山条带裂缝主要是伴随着印支运动、燕山运动、沙三一沙四期、东营期4次大的构造运动而产生,其裂缝的发育程度与所处的深度、构造形态、断层、岩性密切相关。在沿潜山面下300m范围内,在构造曲率变化大的部位,暗色矿物含量少的岩性中,沿着断层及断层交又、分枝及拐点部位裂缝较为发育。5结语5.1胜西低潜山条带裂缝是伴随着4期大的构

7、造运动产生,其发育程度与所处的深度、构造形态、断层、岩性密切相关。5.2对多种裂缝预测方法在胜西低潜山的勘探实践表明,蚂蚁体预测裂缝、模糊神经网络预测裂缝、潜山内幕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预测裂缝技术3种方法的吻合率最高。将这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并结合与裂缝的相关的影响因素,得出了该带裂缝的综合评价成果,提高了该带裂缝预测的精确度。作者简介:黄承胜(1982一),男,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