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80117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7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俗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圣人孔子也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学生有兴趣的乐学,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从心理学角度讲,一堂优质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乐学,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所谓“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就包含着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能够主动地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学习,这就是乐学。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
2、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品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耍他去负担。同样是课堂,有的学生视为畏途,有的学生视为乐园。同是一篇课文,这位老师讲,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气凝神,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那位老师讲,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忽而哈欠连连,忽而神思游离,纠其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在课堂教学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下而我结合屮学语文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的问题。一、重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
3、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魏书生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生动性。他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有四步耍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史逼真。启发学生乐学,注重教学的生动性,由于教学对彖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果说小学教学的生动性侧重于“画画说说,做做说说”,那么中学则更进•个层次。如宁鸿彬老师的课堂常规训练,求异思维;钱梦
4、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当然,教学的生动性虽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也不能忽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要比空洞说教效果好。如某校有些学生因没有考入重点屮学而产生自卑感,意志消沉,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给他讲述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用曹操的一胜一败,告诉同学们这样一个道理:胜败乃兵家常事。其目的是让同学们明口:没有考入重点高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自己天生愚笨,从而使他们放下了自卑的包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实验证明,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必须把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生动
5、形象的教学语言结合起来。二、教学的艺术性重视教学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的主要手段。教学艺术表现在教学语言、教学动作和教学方法上,就是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钱梦龙老师认为:“我觉得我们老师不妨有点幽默感,不要把自己打扮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梁启超认为:“一个人必须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谈到语言的幽默风趣,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评书大师袁阔成。一部《三国演义》,经过他的口,成了牛动活泼的教科书。他的语言艺术,堪称幽默的典范。当然,教师不一定人人都成为评书家,但一位好的教师,要具备评书家那样的语言艺术。幽默风趣不仅表现
6、在教学语言上,也表现在教学动作和教学形式±o有一次,一位同学想回答问题,胆子乂不大,想举手乂不敢举,魏书生老师便学他的样子,把手举了两举,缩了两缩。同学们见老师滑稽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同学也笑了,并且果断地举手冋答了问题。教学形式的幽默性主要表现在操作性学习中。如东阳市实验小学的“课文表演”:老猫在一心一意地钓鱼,戴老花镜的账房先生正和果米人阴阳怪气地对话等妙趣横生。身临其境的孩子们在愉快的笑声中学会了一篇乂一篇课文。总之,教学的艺术性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向心力,从而深层次地启发学生乐学。三、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学生乐学的因
7、素常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不同侧面挖掘潜在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乐”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材本身很生动,如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生动性体现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还有一些教材,如说明文、应用文等,就更需要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功底从不同侧面挖掘有趣的因素,以达到培养兴趣,启发学牛乐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此方面,于漪老师、宁鸿彬老师都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于漪老师认为:“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有了这
8、种愿望,学生就想学、爱学,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她提出在“苦”字上进行教育,学习语言要下苦功;在“得”字上下工夫,使学生上每一堂课都有所得;在“趣”字上启发引导,使学生学得有味道。宁鸿彬老师倡导“三不迷信”、“三个欢迎”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