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

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

ID:5237653

大小:3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06

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_第1页
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_第2页
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_第3页
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_第4页
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  摘要江西南城徐坊金矿位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太湖—芙蓉山隆断束中,南城一大余,安远—鹰潭深断裂交汇于矿区南东侧。矿体均产于震旦系上施组地层中,主要受断裂控制,并赋存于断裂中或断裂下盘裂隙中,少数产出于断裂上盘或断裂交汇处。矿床成因类型为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江西徐坊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处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太湖—芙蓉山隆断束中,南城一大余,安远—鹰潭深断裂交汇矿区南东侧。鹰潭

2、—赣州混合岩带通过其南部。(图1)区域上大面积出露震旦系下统变质岩系,零星出露三迭系砂岩、砂砾岩,侏罗系砂岩、粉砂岩,白垩系红层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等。岩浆岩活动以燕山早期为主,其次为加里东期。燕山早期有徐家村岩体和腾桥岩体等,岩体呈岩株产出,另外见一些小岩瘤分布,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加里东期主要形成混合花岗岩,一般呈小岩瘤产出。14震旦系地层在区域上发育规模较大的近东西倒转复式褶皱,其东延部分,在茅排--徐坊一带略向北弯曲,呈北东东--北东向展布。褶皱北翼正常,南翼倒转,褶皱形态紧闭

3、,两翼近于同斜,在荣山一带的侏罗系地层中,发育一短轴状向斜,向斜轴向北西。断裂以北东向为主,次为近南北,近东西和北西向,其性质一般为压性、压扭性。以断裂相互切割关系确定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北东东、北东、北西、近南北向。断裂成群成组平行排列,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为北东向断裂。由此观之。本区存在着明显构造迭加和多期活动的特点。作者简介:江里跃(1968--),男,高级工程师,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区域之西部,梨溪--荣山有一个孤独的砂金异常,南部丹下有一个钨锡铜重砂异常及与之扣合的铜铅锌分散流异常。区域内矿产丰富

4、,主要分布于区域南部,主要矿种有:金、钨、铅、锌、煤、石墨、磷等。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系下统变质岩系,主要见上施组和下坊组。14上施组(Z1sh):其岩性主要有含矽线黑云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长英质变粒岩、角闪帘石变粒岩、含矽线黑云石英片岩、含石榴矽线黑云斜长片麻岩等。岩层倾向北西,倾角75°,出露厚度大于800m。该组地层普遍具强弱不同的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多呈脉状、透镜状、肠状顺片理产出,脉体矿物成分布不均,总体含量为:长石70—75%,石英25—30%。混合化与金矿化关系

5、密切,部分长英质脉体含金品位已接近或超过工业要求。下坊组(Z1X):其岩石组合为:黑云片岩、含矽线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砾黑云片岩等,出露厚度大于170m。矿区主要矿体均产于上施组中。2.2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少,仅见有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和少量脉岩。混合花岗岩主要呈长条状、团块状、不规则状产于变质岩中,与围岩界线清楚,总体展布方向北东或北北东,岩性主要有两种:中(粗)粒混合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混合花岗岩,后者主要见于钻孔中。脉岩主要有花岗伟晶岩、闪长玢岩、煌斑岩等。2.3

6、构造2.3.1褶皱构造矿区褶皱为一复式背斜,属于区域近东西向复式褶皱的一小部分,两端延出矿区外。14组成背斜核部的地层为震旦系上施组,翼部为震旦系下坊组。背斜北西翼在本区未见出露。总体轴向呈北东40°展布。由于本区断裂十分发育,破坏了褶皱形态的完整性。在上施组地层中,上下之岩石组合差异,大致恢复其次级褶皱形态,如图2。由图观之,复式背斜中次级褶皱发育,且大部分均已倒转,正常翼产状290--340°/40—65°,倒转翼产状相对较陡。其次级背斜之核部控制了混合花岗岩,而次级倒转向斜核部则控制了大部分

7、断裂,并接受矿质沉淀,形成含金地质体。本区小褶皱亦较发育,大多数小褶皱波长为20—30cm,波幅为15—20cm。其轴向多为北东,少数为近南北向和北西向。这些小褶皱属于后期褶皱迭加的结果。大多数褶皱呈等斜或紧闭状态,反映了强烈挤压之特征。另外,有个别小褶皱,其轴线近于直立,孤立地、不协调地产出于变质岩中。2.3.2断裂构造断裂构造集中在发育在矿区中部,总体展布呈北东向,由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及少数北东东向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断裂空间上似有向北东收敛往南西散开的趋势。断裂对区内成岩成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8、南东侧长条状混合花岗岩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控制。金矿化受断裂制约更加突出,如Ⅱ、Ⅸ号矿体直接产于断裂中,大多数矿(化)体亦产于断裂附近的旁侧裂隙中,以断裂下盘为多。14应当指出的是,矿区内已发现多处有糜棱岩或糜棱岩化岩石,另外小褶皱亦较发育,且多为紧密型,个别褶皱呈直立状。上述特征说明了矿区发生过韧性剪切作用。矿区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F1、F2、F4等,分述如下:①F1断裂:位于矿区中部,长度>650m,地表宽一般为5—8m。该断裂段走向北北东向或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较陡,多大于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