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02神经肌肉组织(2).ppt

人体生理学-02神经肌肉组织(2).ppt

ID:52363237

大小:1.0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4-04

人体生理学-02神经肌肉组织(2).ppt_第1页
人体生理学-02神经肌肉组织(2).ppt_第2页
人体生理学-02神经肌肉组织(2).ppt_第3页
人体生理学-02神经肌肉组织(2).ppt_第4页
人体生理学-02神经肌肉组织(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体生理学-02神经肌肉组织(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神经冲动的本质:可沿着细胞膜长距离传播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一、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1、静细电位及其机制(1)概念: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2)形成机制:①细胞膜对离子的选择通透性;②生电泵的作用。(3)大小和性质:K+的平衡电位,约-80mV~-90mV。(1)概念:细胞受到一个阈上刺激后,膜电位发生一次迅速变化,即动作电位。(2)动作电位的构成峰电位:上升相(去极化、反极化)、下降相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3)形成机制:离子通透性的迅速改变峰电位去极相:Na+离子内流峰电

2、位复极相:K+离子外流负后电位:细胞膜外K+离子排斥K+离子外流正后电位:Na+-K+泵作用,泵出3Na+,带进2K+。2、动作电位及其机制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一)刺激的极性法则与电紧张电位(二)细胞膜局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即产生动作电位阈电位:能引起钠通透性骤然增加的临界膜电位。(三)动作电位可沿着细胞膜传导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着细胞膜传播到同一细胞的其他部位,称为神经冲动的传导,简称神经传导。1、神经冲动传导的原理局部电流学说细胞膜正常部

3、位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而产生了动作电位的部位是“外负内正”的反极化状态。因此,反极化部位与邻近正常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使邻近细胞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邻近细胞膜也产生一个动作电位。所以,冲动的传导实际上是细胞膜依次产生动作电位的结果。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电阻很高,离子不易透过,因此不易兴奋。但郎飞氏结处缺乏髓鞘,电阻较低,容易产生动作电位。所以,神经冲动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从一个郎飞氏结到邻近郎飞氏结的跳跃式传导。有髓神经纤维的跳跃式传导2、神经传导的特点(1)生理完整性(2)双向传导(3)非递减性(4)绝缘性

4、(5)相对不疲劳性三、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神经干复合电位是许多神经纤维的生物电变化的总和。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不同,一般来说,直径大的纤维兴奋性高、传导快;有髓纤维比无髓纤维传导速度快。哺乳动物神经的一个复合动作电位双向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第四节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机能特征(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突触前膜:前膜内侧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突触后膜(终板膜):上有受体和胆碱酯酶。突触间隙:约50nm。图2-19(二)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兴奋的特征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易疲劳性易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5、二、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过程(一)兴奋-分泌偶联:神经末梢兴奋,引起突触前膜分泌(释放)乙酰胆碱(递质)(二)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三)终板电位的产生:终板电位是一种局部去极化电位,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四)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五)乙酰胆碱的灭活图2-21第五节肌肉收缩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本节讲的是骨骼肌的收缩骨骼肌的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为随意肌。一、骨骼肌细胞的结构肌纤维长圆柱形,平均长度3-40mm,核卵圆形,多个(有的可达几百个),位于细胞周边,细胞内由许多肌原纤维,每一根肌原纤维上有明暗交替排列

6、的横纹,分别称为明带和暗带。一条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所以骨骼肌纤维也表现出明暗相间的横纹,故骨骼肌又称为横纹肌。肌纤维超微结构示意图图2-24二、兴奋-收缩偶联1、肌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传到横管膜1、横管膜的电变化使终池内的Ca2+释放入肌浆。3、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构象改变,进而使原肌球蛋白构象改变,露出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位点。4、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并水解ATP释放能量。5、横桥摆动,牵动肌动蛋白滑行。肌丝的滑行三、骨骼肌收缩的不同外在表现(一)肌肉收缩的基本形式1.等长收缩:张力变化而长度

7、不变2.等张收缩:长度变化而张力不变(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图2-27(三)前负荷和后负荷1、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就遇到的负荷。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最适前负荷(最适初长度)2、后负荷:肌肉收缩后才遇到的负荷。3、负荷与收缩速度的关系4、在具有最适负荷和最适收缩速度时,可获得最大的肌肉收缩功率。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