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53937
大小:131.9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QoS性能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近几年出现的网络编码理论⋯可以显著地增加网络容量和可靠性,网络编码彻底改变了通信网络中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方式,是信息理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已经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和重视。网络编码的本质是利用节点的计算能力提高链路带宽的利用率,图l的蝴蝶网络阐述了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图1网络编码的原理图中s是信源,X、Y是信宿,各边的带宽均为lbit/单位时间,现要将2bit数据a和b同时从S传到X和Y。可以看出s与X和Y之间均分别存在两条独立路径,若采用传统路由方法,由于两组路径存在共有链路WZ,a和b不能同时在链路w
2、z上传输,则s到X和Y的最大信息流速率为1.5bit/单位时间。若采用网络编码方法,在节点W上对a、b执行异或操作并转发,则节点X可以通过aoboa的计算解出b,冠理Y也可以解出a,从而使s到x、Y的信息流速率达到2bⅣ单位时间,带宽利用率提高33%。可见,网络编码的核心思想是:具备编码条件的网络节点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一定方式的编码处理,然后传送下一级的网络节点,最后,在信宿节点通过逆过程的操作,即可译出信源发送的原始信息。2.常用的网络编码算法文献[2】首次针对组播网络提出了确定性分布式网络编码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网络拓
3、扑分解成多个子树,并保证每个子树的编码矢量属于其父树编码矢量的扩张空间,且任意两个子树的共有信宿的编码矢量均线性无关,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2.2随机性网络编码Ho等人给出了一种随机系数的分布式网络编码算法【3】,其随机系数从有限域中均匀随机选取,该方法对线性相关的信源具有信息压缩作用,适用于链路动态变化的场景,当给定的字母表足够大时能渐进达到最大组播速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2.3启发式网络编码P.Sander等人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实现的集中式算法[41,该算法是线性网络编码的快速实现,其目标是在尽可能小的有限
4、域上快速地寻找编码向量,该算法首次将计算复杂性局限在多项式范围内,极大提高了网络编码的实用性。该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构造信源S至各个信宿节点t的路径簇;(2)将路径簇上的链路按照拓扑排序;(3)依次寻找各个链路的全局编码向量,使得各个路径簇上最新链路的编码向量能够形成一个基,以此确保最终形成的转移矩阵满秩。2.4优化网络编码由于网络编码涉及信息缓存和矩阵运算,其额外开销比传统路由传输要大,因此降低网络编码的复杂性,对网络编码算法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案有基于简单网络的解决方案【5】,基于信息流分
5、解的解决方案【6】,基于最小代价函数的解决方案用等。这些算法分别从编码构造、编码操作数以及有限域大小等方面去进行优化。3.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OoS性能分析网络的QoS参数主要有:网络时延、吞吐量、带宽、安全性等方面,在这一部分,将通过仿真分析几种网络编码算法对QoS参数的影响。3.1仿真环境作者简介:刘永广,男。河北高邑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网络与理论。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缡号:61001113。一33—仿真环境中共布置100个节点,仿真拓扑以及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Waxman【sl拓扑模型,首
6、先在仿真的节点中基于均匀分布随机产生一个源节点和多个目的节点,其次找到从源节点到多个目的节点的最小割集,最后选择网络编码算法进行编码处理,本仿真中采用的网络编码算法都是二维结构,即均采用两个编码系数,在节点交汇处进行编码,然后再转发出去,仿真主要研究和比较延迟和吞吐量两个QoS参数,仿真在QualNet5.0下完成。3.2仿真结果及分析本次仿真分别比较了优化网络编码(Optimal)、启发式网络编码(Heuristic)、随机性网络编码(Random)和确定性网络编码(Deterministic)四种网络编码算法在网络吞吐
7、量和延迟方面的表现。图2是四个算法在吞吐量方面的表现,由于优化编码算法采取了优化策略,获得的网络吞吐量最大,而启发式算法侧重于速度的要求,网络吞吐量较低。1口2口3口蚰5D6Ⅱ节点数图2网络吞吐量比较图3是四个算法在延迟方面的比较,由图中可以看出优化网络编码尽管吞吐量大,但是所付出的延迟也比较大,而其它几种算法在延迟方面的表现就比较理想,尤其是启发式算法,大部分情况下保持一个比较低的延迟。4.结论本文分析了几种网络编码中的常用算法,并对几种编码算法在提高QoS性能方面的表现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表明优化算法在网络吞吐量方面有
8、良好的表现,而启发式算法则在低延迟方面更具优势。1口加蚰轴田节点数图3网络延迟的比较参考文献:【i】LiS-YR,YeungRW.Linearnetworking【J】.IEEETrans.Inform.Theory,2000.【2】FragouliC,SoljaninE.Decentralizedn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