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报告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报告

ID:5235272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报告_第1页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报告_第2页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报告_第3页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樟子松采用容器育苗时,采取不同的覆沙厚度、不同的洒水次数、遮阳网遮阳等技术措施后容器苗的保苗率及生长量的调查,总结出樟子松容器苗育苗关键技术。【关键词】樟子松容器育苗试验1概述樟子松1956年引入我区,经过40多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是适宜我区生长的一个优良用材树种。营造在红石峡流动沙地上的40年生樟子松平均树高18米,平均胸径20厘米。但是由于我区自然条件差,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还比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区科研单位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探索,结果证明,容器育苗是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由

2、于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要求严格,生产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根据调查,1986年横山县二十克林场保苗率为25%,佳县试验站33%。榆阳区城郊林场出苗率为65%,为此,我们于1997—2001年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试验,在理论上和生产上都有一定意义。2试验地概况4试验地设在榆阳区城郊林场苗圃地,牛家梁林场古城滩苗圃地,定边马连滩苗圃,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海拔1000m,年平均温度8.1℃,年降雨量438.4mm,集中在7、8、9三个月,早春干旱少雨,无霜期160d沙质壤土,垫黄土15cm,PH值8.5,排灌条件较好。3试验材料和方法容器苗的容器采用高

3、18cm,口径6cm,厚0.03cm的圆筒形聚乙烯塑料薄膜封底打孔袋。营养土的配制是用每lm3黄绵土拌入2公斤过磷酸钙、5%的硫酸亚铁溶液20kg,拌均堆沤而成。每容器装营养土0.75kg。整地时作畦宽1—1.2m,长12m,埂宽40cm,营养袋排列每平方米250袋左右,靠紧整平。种子消毒,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再用始温为50%的温水浸种一昼夜,捞出后催芽至70%裂嘴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间4月24日至5月1日。播种方法采用点播,每穴6—4粒,播种后及时覆沙灌水。从播种开始至6月底,每3d洒水一次,每10天地面灌水一次

4、,以后视干旱情况适量灌溉。病虫害防治:幼苗期每隔5--7天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与l%的硫酸亚铁溶液交替使用或用1:1:100的波尔多液防治病害。用30%的1605乳油随水灌溉苗床,防治地下害虫。注意防鼠、鸟害,及时清除杂草。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1997年4采用不同覆沙厚度对出苗率的影响(以5—6mm为对照)及采用不同洒水次数对保苗率的影响(不洒水为对照)。1997年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育苗保苗率与生长量试验(常规苗为对照),2000年进行了樟子松播种后遮阳网遮阳(不遮阳为对照)。各试验重复三次。4结果与分析4.1不同覆沙厚度对出苗率的影响。见表1

5、(1)覆沙厚度大于3mm时,随覆沙厚度的增加而出苗率降低。(2)覆沙厚度小于2mm时,发生漂种现象使出苗率降低,只有当履沙厚度为2—3mm时,出苗率最高,而且出苗整齐,便于管理。4.2不同洒水次数对保留率的影响。见表2根据表2分析,洒水次数过少会使保苗率降低。由于洒水过多,苗木发病严重或造成积水烂根。洒水过少或不洒水,苗木日灼严重,立枯病发病率高。每三天洒水一次为最佳,而且生长情况良好。生长量调查表。见表34.31990年9月20日调查樟子松容器苗的保苗率及生长量(见表4)樟子松保苗率、生长量调查表。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容器苗与常规苗的保苗率

6、分别为91%和90%,差异不显著,平均苗高分别为9.6cm和3.4cm,差异显著。苗木质量容苗明显优于常规苗。4.4遮阳网遮阳对保苗的影响。表545结论与讨论(1)根据试验结果表明,覆沙厚度显著影响出苗率,如果掌握在2-3mm即可获得全苗。(2)洒水可降温保温,但樟子松苗不耐涝,怕爆日灼,在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洒水条件以喷灌最理想,早晚进行,每次半小时。洒水次数视天气情况进行,一般三天一次,每次每平方米10公斤为宜,遇有下雨、阴天可适当调整。8月份以后可停止洒水。(3)播种时间应抓一个“早”字,以4月下旬为宜,此时气温低,土壤内水分充足,表土疏松

7、,对出苗有利。待到气温上升时,小苗已生长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不易发生日灼。(4)播种后至8月前采用遮阳网遮阳能减轻苗木病害,提高保苗率。(5)注意越冬防寒。立冬前要灌防寒水,灌水后覆土7一10厘米,稍压实。翌年3月底4月初解除覆土并灌水。以后按一般针叶树留床苗管理方法进行。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