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_抑郁团体的认知行为治疗.docx

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_抑郁团体的认知行为治疗.docx

ID:52351318

大小:10.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_抑郁团体的认知行为治疗.docx_第1页
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_抑郁团体的认知行为治疗.docx_第2页
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_抑郁团体的认知行为治疗.docx_第3页
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_抑郁团体的认知行为治疗.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_抑郁团体的认知行为治疗.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_抑郁团体的认知行为治疗  〔摘要〕本文在梳理青少年抑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外比较有影响的选择性和全员性干预方案,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评价。提出在未来研究中应该进一步提高干预的效率和效果以及研究设计的水平。应该立足于高素质干预队伍的建设,加强各干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和干预资源整合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生;抑郁;团体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2-0004-03    一、引言    抑郁涉及抑

2、郁心境(depressivemood)、抑郁症状(depressivesymptoms)和抑郁症(depressivedisorder)三个不同层次的内涵。近年来中小学生抑郁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4%未满18岁的澳大利亚青少年、7.8%的日本小学生和22.8%的中学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倾向。抑郁不仅会造成学习倦怠、适应不良、社会动机和活动水平低下、睡眠和饮食障碍、物质滥用、自杀等心理和行为问题,而且日后发展成抑郁症的概率也非常高。开展针对中小学生抑郁的干预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

3、问题。本文将在梳理中小学生抑郁的主要诱发因素的基础上,从针对一般对象的全员性预防介入(universalpreventiveinterventions)和针对高于平均水平的高风险者的选择性预防介入(selectivepreventiveinterventions)两个方面介绍国外有代表性的干预方案。    二、中小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1.身体发育。中小学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身体自我的觉醒及对身体变化的接纳是抑郁重要的影响因素。身体满意度低下会导致更多的塑身行为,高频率的塑身行为是抑郁重要的

4、诱发因素。青少年的身体满意度和饮食障碍和抑郁体验具有显著的正相关。Kaminaga对870名中学生的研究表明,男生的身体发育和抑郁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女生皮下脂肪的增加和抑郁体验有显著的正相关;身体满意度和身体暴露回避是中学生身体发育与抑郁之间重要的中介因素。  2.学校适应。相对于某些重要的压力事件,中小学生日常烦恼的积蓄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学校适应不良是其抑郁的重要来源。Ohtani研究表明,制约学校适应的因素包括防御性、自信心、相互理解、集体活动、爱的需要,这些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抑

5、郁、倦怠和愤怒。Okubo对927名中学生的研究也表明,学校适应感包括积极的心境、生活价值感、被信赖接纳感、自我效能感四个要素,它们与抑郁的相关分别为-0.513、-0.496、-0.397、-0.503。  3.社会支持。亲密是人基本的需求,中小学生随着亲子一体化的割裂,可能形成不合理的防御机制,这会导致抑郁、社交恐惧、疏离感等问题的发生。Dubois等对12~16岁中学生进行了2年的追踪。结果表明,抑郁和心理痛苦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可以相互预测:2年前老师和学校的社会支持与现在的抑郁和心理苦痛存在

6、显著的正相关,2年前的抑郁体验和心理苦痛也可以预测现在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Barrera认为,社会支持包括支持网络、感受到的支持、实际的支持三个维度。其中,感受到的支持对降低抑郁体验最为重要。  4.社会技能。高抑郁倾向的个体因为缺乏良好的社会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很少受到正强化,这会加剧他们的抑郁感受。中小学生的交往能力正在形成和发展中,其人际交往的脆弱性和敏感性特征更容易使他们体验到抑郁、焦虑和孤独。有研究表明,社会技能不足的学生不仅更容易体验到抑郁,而且面临生活事件冲击时,由于应对能力不足,他们

7、体验到的压力更大。社会技能不足会使人际冲突增多,社交压力增大,而且,在面临压力的时候,社会技能不足者得到的社会支持很少,这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抑郁体验。  5.目标定向。目标定向是个体自觉地确立目标并努力使之实现的心理过程。有两类目标对中小学生尤为重要,一类是以拓展认知能力为核心的学业目标(learninggoal);另一类是以维持积极社会评价为核心的评价目标(performancegoal)。一般来说,前者是抑郁的抑制因素,后者则是诱发因素。Kurada和Sakurai把中学生的目标取向区分为以获得

8、社会经验和促进自我提高为核心的成长目标、以获取积极社会评价为核心的进取性目标和以避免不良社会评价为核心的防御性目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前两类目标定向者,会更加积极地构筑和维持人际关系,生活中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积极体验,这对抑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御性目标定向者在社会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容易产生人际冲突和消极体验,这对抑郁则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6.认知偏差。Sacco和Beck曾把高抑郁倾向个体认知偏差总结为:独断性推论,倾向不根据事实或根据错误的事实得出消极的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