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科大学生“学研产”培养方案与工程意识的生成及强化新进大学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工科大学生“学研产”培养方案与工程意识的生成及强化新进大学生培养方案 摘要:工程意识的缺乏是工科大学生就业后对具体工程项目缺乏科学全面思维能力,使得工程质量难以保障、社会环境得不到保护等类似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形成过程是其个人素质不断积累和循环的过程,高等院校工程意识教育应结合“学研产”培养方案,拓展其传统目标,实施以“学”为主的工程意识生成培养模式、以“研、产”为主的工程意识强化培养模式、以毕业设计为主要手段的工程意识巩固培养模式三阶段策略,以全面地提高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
2、实效。 关键词:“学研产”;培养方案;工程意识;生成;强化 一、问题的引出 高等院校工科人才教育应确立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和应用并重为主旨构建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工程师意识和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上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其工科毕业生就业后对具体工程项目缺乏科学全面的思维能力,
3、无法准确把握项目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关系等,导致一系列工程质量难以保障、社会环境得不到保护等类似现象的出现,这些问题说到底是源于工科毕业生工程意识缺乏,高等院校必须系统化地提出解决工程教育问题的方案,从工程意识这一根本上解决我国工程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二、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学研产”培养方案 工程意识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对工程对象的综合思维能力,其内涵主要包括: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意识、社会意识、系统协作意识等。对高校工科大学生而言,工程意识的培养是其能否成为一
4、名合格工程技术人员的关键,因此,加强工程意识教育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源于19世纪初的高校“学研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一种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较先进的开放式合作模式,对促进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的结合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等院校对工科大学生“学研产”培养方案的实施,大多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没有将“学研产”培养方案与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生成和强化相联系,即人为地限制了“学研产”培养方案应有的功能。 工程意识的生成与强化是高等院校工科大学生素
5、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意识的培养是其重要内涵之一。“学研产”培养方案以提高学生素质、服务企业为目标,其传统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科大学生“学研产”培养方案与工程意识的生成及强化的结合,要求前者的传统目标应进一步拓展与深化为培养工科学生创新意识、时代意识、经济与社会意识、管理意识和道德意识等综合素质,以全面地提高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实效。 三、基于工程意识生成及强化的工科大学生“学研产”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形成过程是其个人素质不断积累和循环的过程,高等院校工科大学生在
6、校受教育期间,工程意识培养可分为生成和强化两大模块,这两大模块可结合“学研产”培养方案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实施以“学”为主的工程意识生成培养方案,第二阶段实施以“研、产”为主的工程意识强化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可考虑最后借助毕业设计对其所具备的工程意识加以巩固。 1.以“学”为主的工程意识生成培养模式 以“学”为主的工程意识生成培养模式,沿用传统的“专业理论熏陶+实践教学体会”模式,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程意识内涵为目的。 专业理论学习环节,一方面,选择以课堂教学为主。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
7、专业理论学习任务是由任课教师来完成的,这一点要求高校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工程意识水平,广博的理论水平、文化视野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借助相关的辅助手段,如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和多媒体等;另一方面合理设置工科大学生理论课程框架,在课程设置上,还应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扩大理科课程范围,使工科大学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工程课程为主线,以文理包括文学、艺术、哲学、数学等课程为点缀的多元化结构。 目前我国工程院校对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方向是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增加实验室设备投资、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设备利
8、用率等,但工科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面比较广,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能禁锢于高校原有的教学资源,应吸收外部优秀资源为我所用,充分利用外部人才实践经验的做法既节约了高校资金,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参观优秀企业,邀请优秀企业家演讲等。其中,举办优秀企业家和工程师经验报告会,邀请他们来校演讲,能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向学生介绍如何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到企业团队,如何学会交流与沟通,如何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来提高个人能力等。受邀人可以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校友或社会成功人士。以突出案例和先进思想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