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3499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浅议高层建筑采暖系统设计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高层建筑采暖系统设计选择 摘要: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其能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受到重视。因高层建筑有人口集中、建筑占地面积小等特征,其中的给采暖工程就对全楼的运行与居民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高层建筑中给采暖工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达到减少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使高层建筑能够安全、高效地落成。关键词:高层建筑采暖系统选择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用地矛盾日益突出,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由于项目的多样性及条件所限,往往会出现高层与多层建筑共存的现象,很多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不得不
2、采用原有的低层供热系统来供热。如何更好地进行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设计,解决高层建筑在低层供热系统中的采暖问题,这对于广大建设者和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简要分析了高层建筑采暖与一般多层建筑共用一个采暖系统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几种采暖方式的设计原理并通过实例,综合考虑整个采暖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对实际工程进行解析。1.什么是高层建筑5高层建筑的定义,在我国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明确的描述,以下三种情况被包含在内:①不论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当其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就算作高层建筑:②建筑总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超过24m的单层
3、主体建筑除外);③从1984年开始,建设部门为简化统计口径,把十层作为高层建筑统计的起点。采暖系统的特点。高层建筑的采暖一般是使用锅炉房集中供暖的方式,并且根据各层所需的压力不同,全楼会在垂直方向上被划分成数个采暖区域。2.高层建筑热负荷计算注意事项5高层建筑物的热负荷计算在计算方法上与普通的低层建筑不同,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物受到室外风压、热压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比较大。高层建筑室外的风速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而加大,高层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换热系数取决于外表面的对流放热量和辐射放热量。对一般的多层建筑来讲,建筑物上部和下部的风速差别不会太大,计算时可以不考虑,然而对于
4、高层建筑物,由于高层部分的室外风速大,高层部分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会大幅度加大。另外,由于高层建筑物四周无其他建筑遮挡,使得高层建筑物不断通过围护结构外表面向天空辐射热量。因此高层部分由于风压引起的换热系数加大及外表面辐射放热的增加是计算热负荷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于作用于高层建筑高层迎风面上的风压随风速的增加相应地加大,进入建筑物的冷空气量势必也会加大,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会耗费更大量的热能来将渗入的冷空气加热,从而加大了室外冷空气的渗透量,这就加大了高层部分的热负荷。冬季建筑物内热外冷,室外冷空气经建筑物下部进入建筑物,经过室内加热后通过上部排出,
5、尤其在高层建筑内,当高度越来越高,这种热压作用下的空气流动会更加明显,就会使更多的室外冷空气从建筑物下部流入,这种作用增大了高层建筑物下层部分的热负荷。3.高层建筑采暖系统的选择高层建筑采暖系统的选择与一般多层建筑不同,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静水压力较大,在进行采暖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室外热网供热参数,以及与室外热网相连接的多层建筑物内散热器的承压能力,来确定高层建筑物系统形式。通常建筑物采暖采取的热源有以下几种:独立供热、区域供热、集中供热。第一种方式比较简单,建筑物热源来自独立的锅炉房,水泵间内设高、低压循环泵分高低压系统即可分别为高层建筑物、多层建筑供热。而在
6、很多情况下由于受到项目的局限性,高层建筑供热方案并非由其本身决定,尤其目前我国各大城5市为了加大环境保护而取缔了各企事业单位的独立锅炉房,而采用区域或城市供热管网。一般来说区域或城市供热外网为单一压力供热,系统的压力不可能满足高层建筑采暖系统的要求,新建高层建筑只能采用这一系统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中通常的做法是:1)以城市供热热源为一次热源,在小区内建设换热站,换热站内设高低压两套供热系统,分别对高层建筑、多层建筑供暖,这一设计形式比较简单,系统运行也会比较稳定,但这一系统增加了换热站的投资,以及以后的运行管理人员及费用。2)对于高层建筑采暖进行竖向分
7、区,低层直接选用外网接入,对高层部分在单体高层建筑物内设采暖增压系统,把外网的热媒加压后进行供热,然后采用减压方式将高区采暖系统的回水减到合适的压力后再回到室外管网。这一系统的特点是初期投资较少,运行管理费用较低,但这一系统的选择应在室外管网、设备的参数,及设备的可靠性上多下功夫,否则容易出现高、低区垂直不调问题。虽然高层建筑的供热方式很多,但各种方式在其具体的适用条件的同时,也各有其局限性,总体而言,高层建筑在低层供热系统的设计中,选用加压泵系统有着非常好的适用性,这一方式在整个管网运行安全、初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上有着相对的优势,是一个首选的方案。在具体的工
8、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整个供热管网参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