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

ID:5234613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06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_第1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_第2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_第3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_第4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应用探究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供类似工程参考。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高支模;支撑系统搭设方案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结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日趋完善,出现了许多楼层高、跨度大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建筑施工中采用超常规高支模现浇混凝土施工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高支模现浇混凝土施工中,由于设计计算和施工技术措施不当以及地基基础下沉等原因导致的支撑系统失稳倒塌事故并非罕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

2、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供类似工程参考。二、工程概况8某商住楼工程项目,地上18层;地下室一层,为车库、人防和设备用房,层高6m;地上一层为商铺,层高5.9m,二层为转换层,层高5.9米;3~18层为商住楼,层高为3.0m。总建筑面积21567.68㎡,其中地下建筑面积4218.44㎡,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三、高支模支撑系统搭设方案简介本工程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成本控制严格,交叉施工工序多,支模材料需求量大,且安装较复杂,故必须对梁板、柱等结构设计出一套确保质量安全、经济合理的支模系统。(1)柱模板施工方案1)材料选择。柱模板选用18厚优质胶合板

3、,板侧模竖楞木枋50×100;柱箍采用圆钢管Φ48×3.5,每道柱箍2根钢管,同时用蝶形双卡扣件Ф12对拉螺杆拉紧。2)施工方案。地下室柱的高度6m,混凝土浇筑高度大,模板的侧压力很大,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爆模现象。因此,柱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组成,第一层为直接支撑模板的竖楞,用以支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竖楞木枋按间距@150~200mm布置;第二层为支撑竖楞的柱箍圆钢管,用以支撑竖楞所受的压力,柱箍圆钢管沿柱高方向按间距@400mm,每道柱箍2根钢管,同时用蝶形扣件Ф12对拉螺杆拉紧,所用螺杆必须采用PVC外套,以使对拉螺杆能回收利用。8分别在柱高

4、3m处和柱顶处采用钢管斜撑,钢管的顶端用可调支座顶住侧模的木方上,钢管的底部牢固地支撑在底板混凝土面上。这样既可以通过调整可调支座来校正柱模板的垂直度,也可以达到加强柱模板刚度的目的。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支撑体系。(2)梁、楼板模板施工方案1)材料选择。梁模板选用18厚优质胶合板,梁底模板背木枋50×100mm,梁侧板背木枋50×100mm;梁两侧面按2根Φ48×3.5钢管一组,间距@400mm布置,同时在水平方向用Ф12蝶形双卡扣件对拉螺杆拉紧。楼板模板采用18厚优质胶合板,板底背木枋50×100mm。梁、楼板模板支撑均采用Φ48×3.5钢管支架。2

5、)施工方案。梁高度均较大,最小高度800mm,最大高度1800mm,本方案以高度1800mm的框架梁为设计对象,其他框架梁模板的搭设方案同样。地下室顶板梁跨度局部大于4m,应此框架梁的底模板需按施工相关要求起拱,起拱高度为梁净跨的1‰~3‰。框架梁的高度大,梁钢筋多,浇筑混凝土后自重会很大,梁底板、侧板将承受很大的压力,混凝土浇筑时容易产生爆模现象。因此,框架梁的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可靠的支撑体系。8①梁底模板背木枋50×100mm,间距@200mm,梁侧板背木枋50×100mm,间距@300mm;梁两侧面按2根48×3.5钢管配蝶形双卡扣件一组,间距@4

6、00mm;穿梁Ф12对拉螺杆拉紧,水平间距@500mm,竖向间距@300mm。②梁模板支撑采用Φ48×3.5钢管作立杆,立杆沿梁长方向按间距@1000mm布置;梁两侧立杆间距1000mm;梁底增加一道承重立杆;水平连系杆步距@1500mm纵横方向布置,并在全高的上中下三道水平杆上设置剪刀撑;底部距地200mm设扫地杆,按纵横两个方向拉结,起到双向约束作用;每行立杆沿梁长在两端的上下设置剪刀撑,剪刀撑至少压盖三根以上立杆。③楼板模板采用18厚优质胶合板,板底背木枋50×100mm,间距@300mm。板底支撑采用Φ48×3.5钢管支架,立杆顶部采用可调支座支撑楼板

7、,底部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面,间距@1000mm×1000mm;水平杆与梁支撑相同并与梁支撑连成一个整体,纵横双向每6根立杆设置一道垂直和水平的剪刀撑,剪刀撑至少压盖三根以上立杆。底部距地200mm设扫地杆,按纵横两个方向拉结,起到双向约束作用。四、模板构造措施(1)模板支架的构造要求:1)梁板模板高支撑架根据设计采用双立杆;2)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纵横两方向有足够的刚度;3)梁和楼板荷载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立杆间距,但只宜在一个方向变距、而另一个方向不变。8(2)立杆步距的搭设:高支撑架步距以0.9--1.5m为宜,不宜超过1.5m。本

8、施工方案步距取1.5m。(3)剪刀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