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筑电气安装技术和常见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电气安装技术和常见问题研究 摘要: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本文结合目前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具体分析了电气工程安装的技术方法。本文作者介绍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关键词:建筑电气;措施;技术;常见问题;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电气安装的施工技术针对目前我国电气安装存在的问题不但要了解应对的措
2、施,重点还要掌握安装的技术方法,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电气安装的主要技术方法有:钢管暗配一般要求敷设于多尘和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外均应做密封处理;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埋入地下的电线管路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2.7PVC电线管暗配要求PVC电线管耐腐蚀,但易变形老化,且机械强度不如钢管好,它常适用于室内有酸、碱等腐蚀介质的场所,不得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线管暗敷时,以最近的线路进行敷设,且尽量减少弯头的数量
3、,以便管内穿线时减少阻力;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褶皱、凹陷和裂缝,而且弯曲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3.线槽、桥架安装金属线槽和桥架安装时,应拉线安装支吊架,保证支吊架在同一直线上。各功能用房内的水平槽架安装应加防震措施;桥架上支架的固定点间距应不大2米,固定桥的支架必须牢固、美观;桥架的连接有外连接和内连接两种,螺栓采用方径螺栓,且螺母放在桥架的外侧;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桥架内,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安装在同一桥架内时,应采取隔板隔开;电缆桥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垂直敷设的电缆其垂
4、直度允许偏差在5mm以内。4。金属软管敷设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宜采用金属软管,金属软管长度不宜大于2m;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5。7管内穿线安装要求钢管在穿线前,应首先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
5、否整齐,如有遗漏或破损,均应补齐或更换。当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要在穿线的同时往管内吹入适当的滑石粉。穿线时,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入同一管内,不同回路、不同电压以及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管内。照明器具安装及接线照明器具安装,应在土建装饰完成后进行,单股导线可直接与器具连接,多股导线应搪锡并压接线鼻子后与器具连接,插座相序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开关应为火进控出再接灯,大型灯具有安全保证措施,特殊场所灯具应有减震措施,各种箱盘及大型灯具有可靠接地。7.防雷接地按一般要求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
6、,而事故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外壳,均应做良好的接地或接零,变压器中性点、外壳、开关及操作机构的金属底座、电缆、电缆头金属外皮、电缆保护管及所有金属支架,都必须可靠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欧姆。二、目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现状及措施1.电气工程安装现状分析1.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设备用料首先,很多建筑行业在继续电气安装的时候,采用的是三无产品,没有任何的相关检测手续和说明报告。使用的相关导线不按规定和标准进行采购,而是采用电阻率相对较高、绝缘性能较差以及低熔点等非节能环保材料的电缆和导线。7其次,各种弱
7、电种类,比如照明系统等小型电气系统的安装标准也没有安装国家的规定进行,各种指标都达不到相关规定,设备产品的阻燃性能较低,耐温也低,都达不到相关的安全标准。1.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防雷接地问题由于相关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行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采用的避雷保护设备材料不合格,从而导致避雷线高度、长度都不符合相关标准,进行电焊安装也没达到规定要求,因此,对建筑的保护作用等同于无,为以后建筑投入使用时留下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1.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电线管敷设问题一些建筑公司在进行电气安装的过程中,以次充好
8、,用薄的电线管代替厚壁的电线管,用铁质的代替镀锌的电线管,用半径小的代替半径标准的电线管等,同时为了节省更多的工程投资,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过渡盒的安装。1.4电气安装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采购人员对产品质量的识别能力比较低,存在进货渠道把关不严的问题,为了获取利益,存在以次充好等不良现象。对国家的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存在故意逃避责任,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获取更多利润的目的。2.电气安装工程相关问题防治措施2.1需要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织专业的技术以及产品鉴别培训,建筑企业自身也要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