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pdf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pdf

ID:52273495

大小:252.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pdf_第1页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pdf_第2页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pdf_第3页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pdf_第4页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磅他鹭第28卷第l期GEOLOGYOFSHAANXI2010年6月文章编号:1001-6996(2010)O1一O052~05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王育良,杨海,张忠良,司国辉(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西安710100)摘要:从As、Au元素化探异常分布与断裂构造的关系、DC对冲带脆韧性逆冲走滑断层带和矿化热液活动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断层带发育与热液成矿带的关系,总结了控矿规律。关键词:断裂带;热液活动带中图分类号:P618.510.2文献标识码:A在矿区地质研究中常常会遇到断裂控矿问题,为什么一些断裂带控制着区内矿体,而另

2、外一些规模相近的断裂却不具有控矿作用。当深入研究后会发现:热液蚀变的发生并非是遍布造山带的,热液活动、造山作用中的岩浆活动以及深部热中心具有带状热流中心。这些控矿带是热液活动和断裂发育重合的地带。因此,判定热液活动和断裂带是否重合成为找矿的重点。在一个新工作区,我们必须对工作区断裂带含矿的差异性和共同性进行研究,下面就所作研究进行论述。1矿区地质概况与As、Au元素化探异常1.1地层出露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秦岭一昆仑东西构造北亚带边缘及北北西向(河西系)构造带交接部位。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切吉组、三叠系鄂拉山组,其次为第四系Q。二叠系切吉组(Pq):下

3、部为同源富含生物碎屑的角砾状灰岩,中部为变长石石英细砂岩夹粉砂质板岩,上部为变粉砂质板岩夹含泥结晶灰岩,含泥结晶灰岩夹互粉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细砂岩。三叠系鄂拉山组(Te。):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1.2矿区构造矿区构造为对冲构造格局,南部为自东而西的逆冲推覆构造,北部为自西而东的飞来峰与叠瓦状推覆构造。飞来峰盖在自东向西的逆冲叠瓦构造之上。两个不同运动方向的推覆构收稿日期:2009~12—1O作者简介:王育良,男.48岁,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矿产勘查工作。第1期王育良等:青海阿尕泽金矿区断裂构造的分类与控矿规律研究53造体系对冲在一起形

4、成了贯穿全矿区的对接构造带,在对接构造带为紧闭的复式背斜构造,背斜在岩体内为背型构造,顺背斜(型)两侧出现较小规模的对冲断层,该对冲带为矿区矿化的有利地带。1.3岩浆岩矿区岩浆岩为三叠纪晚期的闪长玢岩,以脉状和似层状分布在矿区的西部,该岩脉均受到了后期改造,参与了逆冲推覆构造的发育和晚期的脆性破裂,岩体已褶皱和破碎形成类岩层变形构造。1.4砷、金元素异常与构造的关系矿区金砷元素异常顺早期推覆体底板断层两侧分布,并在构造窗部位形成圈状,砷金异常与推覆底板构造线吻合较好,形成了区内对接构造带控矿带状异常。而异常为推覆构造窗的出露位置(图1)。2矿区断层分类与研究

5、经过野外地质工作与室内研究,按断层的应变强度和断层岩变形变质程度对矿区断层进行分类为:韧性变形带和脆韧性逆冲走滑断层。2.1韧性变形带的研究图1青海某金矿区构造纲要与As、Au元素异常综合示意图Fig.1CombinedsketchshowingthestructuresanddistributionofAsandAuinagolddepositinQinhai2.1.1韧性变形带TIF1的几何特征(1)产状特征:韧性变形带的产状以低角度倾角为主(-16。---45。),断面已发生褶皱。倾向以后期改造的和早期形成的相叠加。(2)区域走向:韧性变形带的走向有南

6、北向和近北东向,在推覆体西端边缘走向近南北陕西地质第28卷而在南缘为近北东向。(3)三维几何特征:韧性变形带在空间上就像盖在山上的帽子受后期地应力的作用发生了两期褶皱,近东西向的早期宽缓褶皱(波长在100~150m)与晚期的紧闭褶皱(波长2~3m)。韧性变形带宽1~3Otn,呈不均一的带状塑性流变,长度超过2000m。(4)带内变形:韧性变形带内岩石为构造片岩或糜棱岩,流动构造、旋转构造发育。2.1.2韧性变形带运动学特征(1)运动方向:上盘自北向南的运动和自东向西的运动方向。(2)牵引褶皱:下盘是以塑性流动为特征的平卧褶皱等平行断面的同斜(褶皱轴面平行断面

7、)褶皱为主。显示了上盘自东向西、自北向南的运动学特征。(3)S—C组构:塑性流动方向由西向东为主(图2)。2.1.3韧性变形带动力学特征动力学特征为强烈的塑性流变带,带内岩石变形处于高温高压环境,灰岩已发生变质成为大理岩化的糜棱岩,砂岩和泥质岩变质为条带状的矽卡岩和硬绿泥石化的构造绿片岩。这些特征为韧性变形带发育的深度提供了可靠依据。流变特征见图2。2.1.4韧性变形带深部信息特征(1)韧性带内的热液蚀变矿物和蚀变强度韧性带内的热液蚀变矿物为绿泥石,硬绿泥石,硅灰石,黝帘石,方解石等。蚀变以硅化绿泥石为主,局部以大理岩化为主。砂岩变质为条带状硅质岩。(2)金

8、属矿物和韧性带的关系韧性变形带内金属矿物少见,局部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