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马山金硫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分析.pdf

铜陵马山金硫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分析.pdf

ID:52271873

大小:351.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铜陵马山金硫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分析.pdf_第1页
铜陵马山金硫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分析.pdf_第2页
铜陵马山金硫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分析.pdf_第3页
铜陵马山金硫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分析.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铜陵马山金硫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3期安徽地质V_01-25No.32015年9月GeologyofAnhuiSeptember2015文章编号:1005—6157(2015)03-0170—4钢陵马金硫矿康攘矿黑素及找矿方分析阳运楼(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八一二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08)摘要:铜陵马山金硫矿床位于沿江拱断褶带之贵池一繁昌断褶束的东段,铜官山背斜北东倾伏端东翼,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受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尤其是层间断裂,倾伏端北东向纵断裂与脉岩交汇部位出现厚、富金矿体,深部找矿也取得重大成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找矿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关键词:控矿因素;找矿方

2、向分析;铜陵马山金硫矿中图分类号:P618.51文献标志码:A0引言入志留系至中、下三叠统的地层。背斜北东倾伏端东翼。铜陵马山金硫矿床是安徽省重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围岩形成铜、2矿区地质特征要的大型金硫矿床,近年来在24线金、硫为主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热2.1地层以北区域进行的生产勘探、深部找液型金硫矿床,次为矽卡岩型铁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矿均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在勘查工床(见图1【)。矿床即产于铜官山下统殷坑组钙质页岩夹透镜状石作的基础上,对其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其找矿方向,供同行参考。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

3、子台坳,沿江拱断褶带之贵池.繁昌断褶束的东段。矿床位于铜官山矿田东部。该地区主要发育铜官山背斜,为一向北东倾伏的不对称背斜,主体部分轴线走向50。,轴面向北西倾斜,深部呈倒[兰][兰]团回圃转状;北东段为45。,在隐伏断裂经过处,轴向向北偏转,整个背斜形成“S”状扭曲。出露地层从古生代至早中三叠世沉积了巨厚层的海相、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层,其中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层造图1铜官山铜金矿田矿床(点)分布平面图Fig.1Planardistributionoforedeposits(prospects)intheTongguanshanCu-Auoref

4、iled就了有利成矿的化学活泼性强的围1一第四系;2-三叠系;3一二叠系;4-石炭系中上统;5-泥盆系上统五通组;6-志留系;岩。岩浆岩有铜官山石英闪长岩7一闪长岩;8一石英闪长岩;9-闪长斑岩;10一断层;l1一矿床(点)编号体、金口岭石英闪长岩体、天鹅抱灰岩,二叠系上统大隆组硅质页灰岩,中统黄龙组上段石灰岩、下蛋山闪长岩均为燕山中晚期的中、岩、龙潭组砂质页岩,二叠系下统段白云岩,高骊山组砂质页岩,泥浅成相小岩体,为区域岩浆热液型孤峰组硅质岩、栖霞组石灰岩,深盆系上统五通组石英砂岩及第四系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岩浆岩侵部钻孔揭露有石炭系上统船山组石等。

5、收稿日期:2015—04—12作者简介:阳运楼(1972一),男,安徽太湖人,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工作。172安徽地质金主要以可见金的形式存在,间,船山组大理岩与黄龙组大理岩蚀孔发育,含矿层上部栖霞组底部约占94%,主要为金银矿、银金之间,黄龙组大理岩上部,黄龙组为泥灰岩或页岩,底部为五通顶部矿,主要分布在毒砂中,其次分布大理岩下部,黄龙组大理岩与白云泥页岩,均对汽水矿质有很好的屏在磁黄铁矿、黄铁矿、胶状黄铁矿岩之间,黄龙组白云岩与高骊山角蔽作用[4】。中。岩之间;其中船山组与黄龙组大理4.2构造控矿规律3.1.3矿石化学成分岩间与黄龙组大理

6、岩下部,黄龙组层间断裂是主要的赋矿构造:矿石主要组分为金、硫,其次大理岩与白云岩之间是主要储矿层印支期褶皱形成过程中岩层在构为铜、铅、锌、砷。位(见图3)。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从塑形流动,全矿床主元素金含量平从背斜翼部流向转折端],两翼因均为6.69g/t,最高145.5Og/t,挤压作用发生层间滑动形成层间裂金品位变化系数为239.9%,隙,转折端因拉张作用,产生层间属不均匀型。硫含量平均为张性剥落(虚脱)和层间裂隙,为31.86%,最高为50.88%,大多在燕山期岩浆产生的含矿热液提供了30.04%~42.73%,属较均匀一均匀储存空间;表现为背斜转

7、折端上部型。金一砷具正相关性,金矿体平缓倾矿体呈似层状,小透镜体状,均含砷为3.54%,硫矿体平均含中部转折端矿体呈厚大层状充填砷1.00%。主要成矿元素Au、S、富集,一200—.400m虚脱处资源量Cu、As在垂深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占总资源量的60%,转折端下部岩0—.300m以Au.S—As组合为主;一层、矿体近直立,矿体变薄,多以300—.600m以Au.S.Cu组合为主,脉状或小透镜体产出;燕山期断裂含As低为特征;.600—.800m以和岩浆的多次活动,早期形成的层Au.S为主。间断裂和充填其间的粗晶黄铁矿、3.2围岩蚀变特征磁黄铁矿挤压破

8、碎后,为后期的细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液蚀变主粒黄铁矿、毒砂矿物充填胶结,这要为硅化、白云石化、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