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pdf

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pdf

ID:52270807

大小:165.2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6

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pdf_第1页
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pdf_第2页
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pdf_第3页
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期矿山测量NO.22013年4月MINESURVEYINGApr.2013doi:10.3969/j.issn.1001—358X.2013.02.24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徐永梅,姜岩,姜岳(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目前普遍认为覆岩的移动变形与地表移动变形相似,可采用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方法,且认为采动影响传播模式是线性的,这是对采动影响传播模式的简化。文中根据采动影响传播的非线性模式,建立了基于概率积分法的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模型,为研究采动覆岩移动变形提供计算方法。关键词: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非线性传播;预计方法中图分类号:TD325文献标识

2、码:B文章编号:1001—358X(2013)02—0070—04本文在采动影响传播非线性模式的基础上,建Z立了基于概率积分法的采动覆岩预计模型,为研究采动覆岩移动变形提供了依据。ld1采动影响传播线性模式实测和理论计算表明,采动覆岩内部的影响边界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折线,开采影响半径指lz数决定着采动影响传播模式。文献[1]定性给出了开采结束后,采场底板、煤层、顶板、地表的移动和应图1简化采动影响传播模式力变化范围,定性描述了采动影响传播模式。大量的文献对采动影响传播模式进行了简化处理,关于2采动影响传播非线性模式开采影响半径指数n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采动影响传播非线性模

3、式如图2所示,该模式者,一般设开采影响半径指数n=1.0,开采对底板的考虑了开采对底板的破坏和对覆岩影响的非线性,破坏深度Ho=0,采动影响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与线性模式相比更加合理,不仅可以研究覆岩开采综合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n<1是较合理的,主要影响半径,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观测值反演底根据文献有关参数n的一些数值如表1所列。板破坏深度,为水体上安全开采提供依据。表1开采影响半径指数的数值X1:hll笠.图2采动影响传播非线性模式据图2采动覆岩内部开采影响主要半径可为:Hn+HRn=Rh(蒜)“R为H水平处的开采主要影响半径;为地表开70第2期徐永梅等:采动覆岩移动变形预计201

4、3年4月采主要影响半径;风为开采对底板的影响深度。~iH=0咖=()“艿。:±。.242;可得底板破坏深度:对应8max值的开采水平H和影响半径分别为:日(⋯)=/‘‘(+)一R+H(⋯)、,、,s(x)=Rh()在(,H)位置的采动覆岩沿垂直方向的拉伸变lomb破坏准则计算:形计算公式汇总如下:风=--器·云⋯仃8max=242精(x,/-/):4·1328m,~.(一ex惫8max”(云)在H=Ho沿轴方向(,Ho)和在=。沿H轴方向8v(.)覆岩变形曲线如图3所示。㈤=唧(一仃蔷=A‘一=‘圈3半无限开采覆岩变形曲线示意图=Win,,.exp(一仃)3.2有限开采覆岩沿垂直方

5、向的变形,Ho+H、矩形工作面有限开采如图4所示:RⅣRh、/-/o+hd击。。。。。。。。。。—一一’———一dH(H0+H)RH(x,/-/)一面。。Wmax⋯p(-仃)图4矩形工作面有限开采示意图在H水平岩层下沉:(,,,,日)=exp(一仃寿)·去exp(一仃)dy=⋯·c(,日)·c(,,,日)71第2期矿山测量2013年4月一dW(x,y,H)==儿卺expc(一仃善一蠢expc一仃蔷J击expc一仃寿dy+cexpc卜一仃7r蔫一expc一仃蔫·去e印c一丌熹进一步简化的垂直方向的变形值:占(凹)={[)一(卺)]·[A(惫)一A()]+[()一A”()]·[A()一

6、A(卺)]在P(x,Y)点沿H轴方向(,Y,日)(4)在H=75.7m位置的最大拉伸变形值:覆岩变形曲线如图5所示。rm。=mnx⋯p(一)●日0+日(8⋯)\/0.65×(0.65+1).!210.48+75.7、\\I\e。xp(一—_;):2.‘02(mm/m),t.Yp,(5)当一±0.4RH=0.4x92.4=36.39m时,P——.最大变形值为:图5在PIX。Y)点沿H轴方向覆岩变形曲线示意图一.242精3.3半无限开采覆岩沿垂直方向的变形预计算例设水平煤层半无限开采,开采深度h=500rll,=±0.242×=2.14(mm/m)tanO=2.0,W⋯=1500mm,

7、Rs=20m,/"t=0.65,求(6)=50in,H=100m处沿垂直方向变形值:=50m,H=100m处和其它位置的变形值。50==。.54,0.54)=0.8931解:(1)计算开采对底板的影响深度和主要开采影响半径:8(50,100)(云)一214×0·8931:士:—=10.48(n1)=1.91(mm/m)一(7)计算H=100m一300m,X=0—200m的变R=h=丁500=25。(m)形值见表2,覆岩在不同位置水平变形曲线见图6。日(2)计算H=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