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pdf

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pdf

ID:52257198

大小:1.8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6

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pdf_第1页
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pdf_第2页
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pdf_第3页
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pdf_第4页
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期福建地质GeologyofFujian27福建大田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张跃进(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泉州,362021)摘要大田地区主要出露古生代至晚侏罗世地层,以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岩为主,极少量火山岩。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向复式背斜以及各类断裂构造。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频繁而强烈,于褶皱中心(轴部)分布大面积花岗岩类侵入岩。通过该区铁、铅锌、铜矿化成矿及分带特征分析,为进一步找矿提供指导方向。关键词多金属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方向1地质概况1.1地层区内主要出露地层有晚震旦世一早古生代变质岩系,属海相砂页岩复理式建造,零星出露于北部复式背斜轴部附近。晚泥盆世一

2、早石炭世为滨海相砾岩、砂砾岩粗碎沉积建造,受多期次大规模岩浆侵入破坏,仅零星围绕复式背斜轴部岩体的周边出露。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早期为海浸的全盛时期,属一套生物化学沉积的碳酸盐类岩石建造。受多期次大规模岩浆侵入破坏,围绕复式背斜轴部岩体周边零星出露。早二叠世晚期一晚二叠世属海陆交替相的砂页岩含煤建造。主要围绕复式背斜中部岩体周围出露。早三叠世属浅海相钙质、硅质碎屑沉积,局部夹薄层或透镜状灰岩。主要出露于中部、南部复式背斜倾伏端及其两侧。早侏罗世一晚侏罗世早期属湖泊、沼泽、河床、河浸相的陆相碎屑沉积。主要分布于东部和西北部边缘地区。晚侏罗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东南角和零星分布于中偏西北部。1.2

3、构造大田地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延伸部分北侧的戴云山脉一级隆起带内。区内以上坪一建设为中心呈北东向展布的复式背斜构造和伴随产生的北东向断裂带为主体构造。复式背斜轴向南南西逐渐倾伏,并被近东西向断裂带所错断,使南盘岩块向下斜落。在复式背斜的两端及其旁侧北西向断裂构造也较发育。它们相互穿插、干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该区地质构造的基本骨架[1]①②。①福建省地质局,1:20万永安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965。②福建省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三明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966。收稿日期:2013—02—28作者筒介:张跃进(1958一),男,工程师,地质专业。28福建地质Geology

4、ofFujian第32卷1.3侵入岩该区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分布较广,根据区测资料及其侵入时代分析,主要分布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较弱,侵入岩均呈岩株状出露于北部,岩性为白云母化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以燕山早期第三阶段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侵入岩均为花岗岩类,以偏中酸性的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为主。呈岩株、岩基大面积出露于复式背斜轴部和北部东西两侧。2成矿分带特征受构造、地层、岩浆活动综合控制,该区内生金属矿产比较多,特别是矽卡岩型铁、铅锌矿,热液型铜、铅锌等金属矿床(点)分布密集。属区域铁铜铅锌成矿带的北段部位‘2’3]①。区内具有原生铁、

5、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化组合分带现象,从复式背斜轴部向外依次可圈出铁成矿带、铅锌(铜)成矿带、铜(铅锌)成矿带等3个带。由于有多次成矿阶段,在各带内局部有叠加矿化现象。分带明显受不同的构造位置、地层、岩性、岩浆热液影响程度综合控制(图1)。2.1铁成矿带该带位于复式背斜轴部及其附近,分布于上坪一建设、葛德坑一永安青水以东一带,呈北北东延伸的椭圆状。主要在复式背斜中部侵入的燕山早期花岗岩类岩体与晚泥盆世至二叠世侵入接触的内外接触带分布有沉积改造型、矽卡岩型铁矿床(点),如高星、汤泉、太华、银顶格铁矿床及小华、上蔡、张地铁矿点等②③④⑤。2.2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该带位于中北部,围绕上述中部铁成矿带复

6、式背斜两侧及北部近倾伏端,呈向南开I=I的倒“V”字型分布,并有南北两个明显的矿床(点)集中分布区。北区位于铁成矿带的西北侧部及北近倾伏端永安丰I=I、槐南一大田广平、奇韬一带。在各期次岩浆岩与晚泥盆世至二叠世的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密集分布数十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气成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点),以铅锌矿为主,铁、铜矿次之。如龙山崎、东边洋、龙凤场、建爱等铅锌(铜)矿床(点)。南部区域位于铁成矿带南部东侧复式背斜东南翼川石、旺乾、北坑、大尤山一带。在花岗闪长岩体与晚泥盆世至二叠世的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分布十余处接触交代或气成热液型铅锌矿床(点)。如川石、银场、乌莽崎等铅锌(铜)矿床(点)[4]⑥

7、。福建省地质二队,1:5万大田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978。福建省地质队二团第九中队,福建大田银顶格铁矿储量报告,1972。福建省地质局二队,福建大田小湖铜矿点初查报告,1975。福建省地质局二队,福建大田县上蔡硫、多金属矿地质初查报告,1977。福建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福建大田张地矿区铁铅锌矿产普查报告,1959。福建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福建大田南坑多金属矿普查评价报告,1961。第1期张跃进:福建大田地区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