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55061
大小:1.54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6
《甘肃北山三个井组碎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构造背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3期地质找矿论丛Vo1.28NO.32013年9月:434—440Contributionsto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ResearchSep.2013:434—440甘肃北山三个井组碎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构造背景翁凯,张雪,梁积伟(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2.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摘要:为查明甘肃北山地区三个井组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背景,通过对该地层砾岩和粗砂岩进行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分析细砂岩和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三个井组沉积岩物质成分复杂
2、,分选磨圆中等,具有快速堆积的特征;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遭受剥蚀的造山带,沉积区具有周缘前陆盆地的特征。关键词:三个井组;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北山地区;甘肃省中图分类号:P588.21;P581文献标识码:A岗岩及岛弧盖层和增生楔;火山碎屑岩主要沉积于0引言弧后盆地]。这些成果都为造山带沉积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由于砂、砾岩在成岩过程中经沉积岩是在地表及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常温常历了多种地质作用,改变了碎屑岩的结构和组成,从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形而降低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而碎屑岩的
3、地球化学成的物质经改造而成的岩石,其沉积物组成主要由特征却能很好地反映其物源信息ll“]。因此,将砾沉积岩源区的岩石组合决定口]。不同的大地构造岩、粗砂岩的岩石学研究和细砂岩、泥岩的地球化学环境具有一定的物源区特征和沉积过程,可以为沉研究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反映沉积物源、沉积环境积盆地提供大量的具有特定岩石组成和地化特征的和造山带演化历史。沉积物¨3]。因此,对造山带内盆地中碎屑岩的组成北山地区为地处甘肃西部安西、金塔以北的低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用来判别沉积物源区的缓山区。长期以来,前人对北山地区古生代蛇绿岩性质和大地构造背景,进而
4、推断该区的构造演化历和火山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ll。,但对该区造山带史,目前已成为造山带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手段l_5]。中沉积岩却鲜有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泥盆系三个井研究发现,砾岩中的砾石成分可以指示其母岩组沉积岩碎屑组成、地球化学成分和沉积物的来源,性质,含变质岩砾石多的砾岩主要来源于由变质岩讨论其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组成的陆源区;砾岩层中的砾石主要为岩浆岩,其来源区主要分布岩浆岩。砂岩成分以富石英、贫岩屑1区域地质概况为特征,表明其沉积于裂谷盆地中;含大量火山岩屑、多晶石英和斜长石等碎屑的杂砂岩、长石砂岩组甘肃北山三个井组分布于弓形黑山
5、三个井合多沉积于弧前盆地,物源主要来自岛弧火山岩、花墩墩山一石板墩一线(图1),出露形态呈半环型,面收稿日期:2012—12—24;责任编辑:赵庆基金项目:由项Et“西北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编号:1212011220649)和“北山祁连成矿带地质矿产综合研究”(编号:1212011085077)资助。作者简介:翁凯(1985一),男,博士,从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方面的研究。通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大学雁塔校区7号楼309宿舍.由B政编码:710054;E—mail:kaikainol@qq.corn第28卷第3期翁凯
6、等:甘肃北山三个井组碎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构造背景439hanssonMJ,BasuA.ProcessesControllingtheCompositonofClasticSediments.SpecialPaperofGeologicalSocietyA—merica,1993,284:21~40.[5]CibinU,SpadaforaE,ZuffaGG,eta1.ContinentalcollisionhistoryfromarenitesofepisuturalbasinsintheNorthernApennines,I
7、taly[J].GSABulletin,2001,113:4—19.[6]XiaoWJ,HanF,WindleyBF,eta1.Multipleaccretionaryorogenesisandepisodicgrowthofcontinents:insightsfromthewesternKunlunrange,centralAsia[J].InternationalGeologyReview,2003,45:303—328.[7]ZerfassH,ChemaleJrF,SchultzCI,eta1.Tectonicsandsedim
8、entationinsouthernSouthAmericaduringTriassic[J].SedimentaryGeology,2004,166:265—292.[8]DicKinsonWR.Int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