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pdf

ID:52251643

大小:2.10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25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pdf_第1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pdf_第2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pdf_第3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pdf_第4页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l地质论评GEOLOGICALREVIEWVoM1a.r62No.2.2016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弧盆构造格局韩瑶¨,张传恒¨,张恒,游国庆,李利阳,’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3)武警黄金部队第四支队,辽宁辽阳,111000内容提要:江南造山带东段出露万年群、浦江平水群、双桥山群等一系列前寒武纪基底岩系。万年群为一套出露于赣东北地区的浅变质火山岩、陆缘碎屑岩系,其下未见底,上被震旦系漆工组不整合覆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逐渐变深。本文应用LA—ICP—MS对德兴地区万年群火山岩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

2、龄为(843.8±5)Ma,表明万年群主体属新元古界。万年群与浦江平水群、双桥山群等属于同一时代的产物,它们形成的时限范围集中在850~820Ma,代表了江南造山带演化的中期阶段。对万年群、浦江平水群火山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这两套岩石分别为钙碱性岩石系列和低钾(拉斑)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P)亏损高场强元素(Nh、zr、Ti),表现出类似于俯冲带相关的岩浆作用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两者应形成于火山弧区域。双桥山群代表了裂陷型弧后盆地沉积,对其中发育的小型斜层理进行测量,经水平校正后其古流向指向北,物源应来自南方。万年群、浦江平水群与双桥山群在时空位置及构造

3、属性上显示了配套的弧盆体系关系。发育于850—820Ma期间的江南造山带应属西太平洋型陆缘造山带。关键词:万年群;平水群;LA.ICP—MS锆石u—Ph年龄;火山弧;元素地球化学江南造山带是华南最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它是邦桐等,1990;沈渭洲等,1991;程海,1993;徐步台将扬子与华夏古陆块拼合在一起的对接带,有关江等,1996;YeMeifangeta1.,2007;LiXianhuaeta1.,南造山带拼合的时间及其演化发展过程是国内外众2009)。弧后盆地的地质记录主要是皖南、赣北的多学者讨论的重点(陆松年,1998;LiZhengxianget一套火山一碎屑岩系,主体为深海浊

4、积岩,皖南地区a1.,2003;ZhengYongfeieta1.,2007;WangXiaoleiet称为溪口群,赣东北地区称为双桥山群(程光华等,a1.,2008;周金城等,2008;薛怀民等,2010;王自强2000;黄修保等,2003;WangWeieta1.,2013)。这等,2012)。LiZhengxiang等(2007)和LiXianhua等套碎屑岩的碎屑锆石定年研究表明,最大沉积年龄(2009)认为江南造山带是格林威尔期造山带的一新于870Ma,火山岩直接定年显示年龄在820~850部分,随后在820Ma发生裂解(WuRongxineta1.,Ma,证实地质年代为新元古

5、代中期(徐备,1990;邓2006;LiWuxianeta1.,2010;ZhengYongfeieta1.,国辉等,2005;高林志等,2008;董树文等,2010;Zhao2008);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根据新获得的高精度Junhongeta1.,2011;张恒,2011;高林志等,2012;锆石年代学数据及地质关系,认为江南造山带俯冲WangWeieta1.,2013;张传恒等,2014)。因此,从过程应持续到830Ma甚至更晚,于800Ma开始裂年龄上看,作为江南造山带弧后盆地沉积体系的双解(LiXianhua,1999;ZhaoGuochuneta1.,1999;桥山群、溪口群明

6、显晚于代表岩浆弧的双溪坞群,WangXiaoleieta1.,2006,2012;WangWeieta1.,即”弧”、”盆“在时间上不匹配。谁是与新元古代中2012;ZhaoJunhongeta1.,2011),江南造山带并不属期与皖南溪口群、赣北双桥山群相匹配的岩浆弧呢?于格林威尔期造山带。在江南造山带东段,岩浆弧在江南造山带东段,除双溪坞群之外的火山一的地质记录是双溪坞群及侵入其中的中酸性岩浆岩沉积建造主要包括浙江浦江地区的”平水群”(汪庆体,形成于930~890Ma左右,属新元古代早期(章华等,2001;高林志等,2013)、浙西江山地区”章村注: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

7、212011120115)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43-005)联合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2015-07-29;改回日期:2015—11-20;责任编辑:刘志强。Doi:10.16509/j.georeview.2016.02.004作者简介:韩瑶,女,1987年生,博士研究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Email:summerflower一11@163.corn。通讯作者:张传恒,男,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