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085-2014 紫菀栽培技术规程.pdf

DB34∕T 2085-2014 紫菀栽培技术规程.pdf

ID:52246065

大小:340.38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2085-2014 紫菀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2085-2014 紫菀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2085-2014 紫菀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2085-2014 紫菀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2085-2014 紫菀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085-2014 紫菀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30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085—2014紫菀栽培技术规程RulesfortheproductiontechnologyofAstertataricusL.f.文稿版次选择2014-04-10发布2014-05-10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085—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亳州市谯城区产业化办公室、亳州市中信中药饮片厂、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本标准起草人:丰进献、强玉芳、潘子梅、李东跃、叶青、李井山、王传彬、王亭。IDB34/T2085—2014紫菀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紫菀(AstertataricusL.f.)人工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加工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紫菀的人工栽培的全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

3、使用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紫菀原植物紫菀(拉丁学名:AstertataricusL.f.)菊科多年生草本,高0.5m~1m。茎粗壮,直立,被部疏糙毛,根茎短,须根多数。基生叶丛生,长园形,花期枯萎,脱落;茎生叶互生,长椭园形,无柄,中脉粗壮,有6~10对羽状侧脉。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散房状,花序边缘为舌状花,雌性为蓝紫色,柱头2分叉;雄蕊5个,瘦果倒卵状长

4、园形,扁平,紫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4产地环境紫菀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良好。空气符合GB3095二级标准、土壤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GB5084标准。5栽培技术5.1选种1DB34/T2085—2014当年11月至翌年春萌发前采挖地下根及根状茎时,选择粗壮节密、色白较嫩、带有紫红色、无伤斑痕、接近地面的根状茎作种栽,芦头部分不采用。切除上下端的细嫩部分,留取中间段切成5cm~7cm长的小段,每小段要带2个~3个休眠芽,可随采随栽。不能及时栽植的用湿润细沙层积贮藏。5.2选地大田种植应选择地势平

5、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土质偏沙、偏碱、偏粘的低洼地不宜。忌连作。5.3整地前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栽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精耕细耙整平,做成高15cm,宽130cm的高畦待植,田边地头挖排水沟以利雨季排涝。5.4栽种5.4.1栽种期冬栽在11月前后,春栽在2月~3月份。5.4.2栽种量每667㎡用种根量为20kg~25kg。5.4.3栽种方法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30cm~35cm开沟,沟深5cm~6cm,株距13cm~17cm,顺沟放入种根,芽眼向上,大的1段,小的2段,栽后用细土覆平压实

6、,及时盖草或地膜保温保湿。5.5田间管理5.5.1肥料管理5.5.1.1施肥原则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化肥的施用遵循最小有效剂量的原则。5.5.1.2施基肥结合整地时施入基肥,每667㎡施用无害化处理有机肥2000kg~2500kg,腐熟饼肥50kg,氮、磷、钾复合肥40kg~60kg。5.5.1.3追肥苗高10cm左右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0kg/667㎡,顺行开沟条施。7~8月份,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2次~3次,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00g/667㎡~150g/667㎡。5.5.2水分管理遇干旱

7、应及时浇水,沟灌2次~3次,水渗透后,立即排除余水,不可漫灌;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做到雨停田间无积水。5.5.3中耕除草2DB34/T2085—2014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或地膜,进行中耕除草,第一次宜浅松土,以后见草就除。5.5.4除花苔除留种外,抽苔时,一经发现及早剪除。5.6病虫害防治5.6.1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5.6.2农业防治选用、培育无病虫害种苗;增施无害化处理优质有机肥;保持田间清洁卫生,及时去除田间杂草、病虫植株、前茬宿根

8、和枝叶;实行轮作换茬。5.6.3物理防治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杨柳枝把诱杀成虫。5.6.4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源农药防治虫害,保护利用天敌。5.6.5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按照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主要病虫害及化学防治参照附件A。6采收与加工6.1采收生长一年后采收,时间在11月茎叶枯萎后或翌年2月~3月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