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43928
大小:699.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思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学刊第35卷第3期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1.03.311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思路王伟华坼(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07)摘要:总结r郝分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盘局近Ilii年在安徽池州弓头矿I)(的T作成果。通过对马头矿Ⅸ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岿等主要地质特征分析,结合下冲矿段的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矿(体)带的规模、产状、形态及其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并与『日内外斑岩型铜钔矿床典型特征进行对比,探讨了马头矿
2、区的控矿构造与成矿之间的关系,为整个矿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找矿思路。关键词:斑岩型铜铜矿床;控矿构造;找矿思路;下冲矿段;马头矿厌;安徽池州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I)03—03Il一061成矿地质背景安徽池州马头铜钼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的北缘,即江南过渡带的南侧。区内地层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褶铍与断裂构造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较丰富的矿产资源。马头铜钼矿位于贵池复向斜之灌口向斜的北东段南东翼。总体来说,本区自震旦系到第
3、四系均很发育,仅缺失中、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部分地层。区内以高坦深断裂和江南深断裂为界,高坦深断裂以北主要出露志留系一下三叠统地层,高坦深断裂以南主要出露震旦系一志留系地层。在印支期后本区发育atat东向褶皱及断裂构造,印支晚期、燕山一喜山期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复合,构成了本区网格状构造的基本格架(图1)。池州地区岩浆活动强烈,共有大小岩体约20个,出露面积约500km2,以燕山期中一浅成相侵入岩为主,岩性为花岗岩、闪长岩和少量流纹岩,呈岩基和岩株产出,多受东西向隐伏断裂构造及中深部北北西向构造控制(李盛汉,1995)。此外,区内各类岩
4、脉发育,大多顺层产出。2矿床特征、控矿因素及成因探讨2.1矿床特征铜钼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志留系围岩的接触带及其内、外带中。有用金属矿物辉钼矿、黄铜矿等以多种形式分布在岩石中。辉钼矿一是沿裂隙呈薄膜状或星点状分布,二是沿岩石中的石英脉两侧脉壁呈薄膜状充填,三是呈不规则团块状、星点状分布于石英脉晶体间隙中。黄铜矿绝大多数分布在较宽大的石英脉(宽约1cm~3cm)石英晶体间隙中,呈不规则团块状。亦有少量辉钼矿、黄铜矿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于蚀变花岗闪长岩中。含铜钼矿化的节理裂隙带主要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总体是上陡下缓,
5、平面宽度较大,已控制达200m一300m,延深达400m一500m,与岩体的接触带产状相近似。矿化裂隙带与围岩多呈渐变过渡,只在外部矿化渐变弱、部分矿化脉变少而界线清楚(图2)。鉴于铜钼矿受岩体及围岩中的密集裂隙带发育程度控制,形成于矿化裂隙带内,而单个铜钼矿细脉在两工程(钻孑L)间相对应连接又十分繁杂。因此,本次勘查按含矿裂隙带(矿带)罔定矿体(带)。下冲矿段共幽定铜矿带2个,钿矿带4个,其中Mol包含2个铜钼混合带(Cu—Mol、Cu—M02)、M02包含1个铜钼混合矿带(Cu—M03)。收稿日期:201l一05—26;修订日期
6、:201l一06—27;编辑:蒋艳作者简介:王伟华(1972一).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工作,E-mail:w720724@yahoo.corn.cn地质学刊①郏城庐≠【断裂带.②高坦一南漪湖,③破凉亭一黄栗树断裂岩浆岩带l一内带.Ⅱ一外能A-A型花岗岩带县世尝曰火山岩囝(百英f^I长岩)石英正长岩E]花崩『^】长岩L_花岗岩L—IJ:长岩f石英IE长岩JH花崩『^】长斑岩岩体:f”洪镇:(2P滨江;(3F浮III;HP霍里图1马头铜钼矿区区域构造和岩浆岩分布图矿带规模小一中型,走向延伸长度最大的1号矿带为1200m,一般
7、为150m~250m;1号矿带最大厚度为465.88m,其他矿带平均30m左右;倾向延深最大为475m,一般为200m一300m。马头铜钼矿可分为4个主矿带,分别编号为1、2、3、4,铜矿带分别编号为Cul、Cu2,铜钼混合矿带为Cu-Mol、Cu—M02、Cu-M03。其中l号钼矿带为主要铝矿带,Cul为主要铜矿带,Cu-Mol为主要铜铝矿带。图3为马头铜钼矿床下冲矿段2线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Mol:贯穿于整个详查区(6线~15线),最大宽约480m(9线),最大厚度604m,平均厚度130.31m,厚度变化系数74%;品位变化特
8、征见表l。主要赋存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中,产状基本受其控制,上部缓,下部陡,由北往南趋缓,倾角30。一73。。矿体埋深(标高)+222.64m一-789.03in,高差IOll_67m。Cul:1I线一13线均有工程控制,呈脉状,倾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