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33616
大小:1.84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3
《对联专题训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元日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高考对联题探析考纲要求:掌握写对联的一些知识与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2.欣赏一些古今的巧对妙联3.能够仿写对联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说对联故
2、事乾隆皇帝纪晓岚两碟豆一瓯油两蝶斗一鸥游林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声律启蒙》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对联口诀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②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③词性相同。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
3、对数量,方位对方位。④平仄相对。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仄起平收”。对联的特点和要求短语的结构类型一.并列短语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是代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这样的短语叫并列短语。如:丰功伟绩、春夏秋冬、调查研究、听说读写、又哭又笑二.偏正短语定义: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如:非常欢迎、永远记住、站着喝酒、很可爱、完全相同三.动宾短语定义:由动词与后边支配或涉及的对象组成的短语。举例:看电影、修理机器、佩服
4、你、找什么、盼望放假四.主谓短语定义:由具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即主谓关系)的两个部分的词组成的短语。举例:红旗飘扬、春天到来、他聪明、劳动光荣、布置妥当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对联的两个“禁忌”:一忌上下联
5、的意思雷同二忌上下联出现同字★岳飞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上下联运用对比可以看到英雄和奸臣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名对欣赏★林则徐(自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表现了作者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改一改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前”改为“香”“野”改为“走”躬身实践小试牛刀对几个简单的词组辞旧岁()千山秀()蜂采蜜()冬去()行千里路()山清水秀()迎新春万水清蝶恋花春来读万卷书鸟语花香门前碧水环绕下联:水——碧水——碧水环绕——门前碧水环绕——山青
6、山青山巍峨屋后青山巍峨真题回顾1.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2014江苏卷)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水面风回聚落花2.组对联,上下联各为7个字。劝君一醉窗含明月地得清秋邀月同观一半好敬老花十分圆重阳酒中秋节:上联下联重阳节:上联下联中秋节: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重阳节: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3.下面是一副缅怀鲁迅的对联,依次填入空格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上联:以赤热心,,,下联:,写沉痛书,。①作冷静语②含慈母泪③共知长翰有深期④莫谓遗言犹
7、讽刺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对联,即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它要具备如下特征:(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结构相应;(4)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6)无重复字。上联:以赤热心,,。下联:,写沉痛书,。(cì)(qī)仄起(三、四声)平收(一、二声)作冷静语含慈母泪莫谓遗言犹讽刺共知长翰有深期4.某班级要举行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活动。现邀请你参加这个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参考人物:孔明、香菱、黛玉、悟空------上联:拳打脚
8、踢武松勇擒虎下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