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香榧播种育苗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香才匪播种育苗技术作者:章高升徐圣旺程志刚宋平章俊吴晓明摘要香框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经济效益最好的经济林树种之一,介绍了香框种子繁育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采种、催芽、播种及苗期管理等,为种植户提供参考。关键词香框;播种;育苗技术香M(TorreyagrandisFort)又名细框、樨树、香框子,属常绿乔木,且雌雄异株。香框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香框自然分布于山区,性喜在海拔200~800m、温暖、湿润、日照少、直射光不强、峰岭连
2、绵的生态环境。苗期耐庇荫,易受日灼危害,成年树则要求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并能忍耐干旱瘠薄土壤,无论是黏土、沙土、石砾土,还是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扎根生长。但土层深厚、肥沃、湿润.通气性好的微酸性到中性的砂质壤土更能促进其速生丰产[1,2]。树干通直、材质致密、纹理清晰,不翘不裂,且耐水湿,是作为造船、工艺美术、建筑和家俱等的良材。四季常青,寿命长,枝条横展轮生,细叶婆娑,是适于庭园观赏和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香框是江西省珍贵的特产,营养丰富,哙炙人口,一直来市场紧俏,价格居高不下,发展香框生产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
3、要途径之一。香框的种仁可入药或榨油食用。入药具有化痰、止咳、润肺、驱虫、通便、解积、强身等疗效[3]。假种皮含柠檬醛和芳香脂,可提取高级香精。现将香框播种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苗圃地选择育苗的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砂质土壤上[4,5]。育苗圃地建于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浙、赣、皖交界处,地处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z。境内多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1577mm,年均气温1&6°C,无霜期242d
4、,pH值5.5~6.0,适宜香框林木生长。2采种育苗用的香梔种子,采用细框或和尚框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至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每4kg框蒲可出种子1kg左右,lkg种子420粒左右。经光照发芽箱测试,细框的当年发芽率为95%,和尚框可达88%。3催芽常用湿沙层积贮存,使其完成生理后熟以达到催芽目的,选朝阳南向地,挖15~25cm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8cm厚)种子1层(3〜5cm)湿沙的
5、相间沙层积法贮藏催芽。湿沙以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为度。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4播种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o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土壤消毒。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2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50~
6、6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以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5苗期管理一是遮荫。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揭去盖草后,香框苗怕日灼,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l・8ni(有利于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6]。二是浇水。香框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三是除草与施肥。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次除草要用手拔,翌年可轻锄浅削,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四是病虫害防治。梅雨季节易发生根腐病,发现
7、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以后每隔5~7d用0.5%波尔多液喷雾1次,也可用5%~10%的硫酸亚铁药液喷雾。发病后用敌克松、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稀释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4〜5d喷1次,喷4~5次,防治有效率达75%。用退菌特400倍液防治香框根腐病、猝倒病,每隔2〜3d喷1次,喷4~5次,有效率达75%。咲喃丹撒施于苗床上可防治地下害虫,蜘蛛用氧化乐果等农药喷杀防治。6参考文献[1]邵可满•香框胚芽接容器育苗林下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1):20-21.楼枝春,潘悦优,丁立本,
8、等•香框丰产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2(3):26.[3]王向阳,修丽丽•香梔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