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发展简史.doc

钢筋混凝土发展简史.doc

ID:52228313

大小:56.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5

钢筋混凝土发展简史.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发展简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筋混凝土发展简史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相比,历史不长,但白19世纪屮叶开始使用后,市于混凝十•和钢筋材料性能的不断改进,结构理论施工技术的进步使钢筋混凝十•结构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己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桥梁、隧道、矿井及水利、海港等土木工程领域。建筑用混凝土的发展简史可以追朔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英至可能在更早的古代文明屮已经使用了混凝土及其胶结材料。但直到1824年波特兰水泥的发明才为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开创了新纪元。至今仅有16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钢筋混凝土小构件的应用,设计计算依据

2、弹性理论方法。1801年考格涅特发表了有关建筑原理的论著,指出了混凝土这种材料抗拉性能较差,到1850年法国的兰博特首先间建造了一艘小型水泥船,并于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接着法国的花匠莫尼尔在1867年制作了以金属骨架配筋的混凝土花盆并依此获得专利。后来康纳于1886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设计手稿。1872年美国人沃徳建造了第一幢钢筋混凝十构件的房屋。1906年特纳研制了第一个无梁平板。从此钢筋混凝十•小构件已进入工程实用阶段。第二阶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大量应用,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破损方法。1922年

3、英国人狄森提出了受弯构件按破损阶段的计算方法。1928年法国工稈师弗来西奈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其后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在分析、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工艺与科研迅速发展,岀现了许多独特的建筑物,如美国波斯顿市的Kresge大会堂,英国的1951节口穹顶,美国芝加哥市的Marina摩天大楼,湖滨大楼等建筑物°1950年苏联根据极限平衡定理论制定了“槊•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规程1955年颁布了极限状态设计法,从而结束了按破损阶段的设计计算方法。第三阶段为工业生产结构与施工,结构体系应用范围扩大,设计计算按极限状态方法。由于二战后许多大城市百废待兴,重

4、建任务繁重。T程小大量应用预制构件和机械化施工以加快建造速度。继苏联一处的极限状态设计法Z后,1970年英国联邦徳国,加拿大,波兰相继采用了此方法。并在欧洲混凝土委员会于国际预应力混凝十•协会(CEP-FIP)第六届会议上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建议,形成了设计思想上的国际化统一准则。第四阶段,由于近代钢筋混凝土力学这一新的学科分支逐渐形成,以统计教学为基础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己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电算的迅速发展使复杂的数学运算成为可能。设计计算依据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概括为计算理论趋于完善,材料强度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来越高,建

5、筑物向大跨高层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