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沟滑坡成因及防治对策.pdf

渡槽沟滑坡成因及防治对策.pdf

ID:52220605

大小:958.6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渡槽沟滑坡成因及防治对策.pdf_第1页
渡槽沟滑坡成因及防治对策.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渡槽沟滑坡成因及防治对策.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建筑┃研究•探讨┃URBANISMANDARCHITECTURE┃RESEARCH•DISCUSSION渡槽沟滑坡成因及防治对策112■邓益平汪惠汝佧[摘要]渡槽沟滑坡由两个滑坡灾害体组成。通过现场勘如下:力学强度低,抗水浸润软化能力低。受地表水入渗查,查明了滑坡的分布位置及分布特征,分析了滑坡的破(1)滑坡后缘作用后,土体自重增加,抗剪强度降低,容易产生坏变形机制及影响因素,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提滑坡H1后缘变形特征明显,出现拉裂缝,裂缝变形破坏。出了合理性的治理对策。宽度在10~15cm,长度为25m,

2、下错10~20cm,2.地形地貌可见深度为30cm,整体走向为230°,呈直线型展H1滑坡和H2滑坡发育于斜坡地形处,加之人[关键词]滑坡发育特征变形机制稳定性分析治理对策布。滑坡H2后缘同样出现明显拉裂缝,裂缝宽5~为形成的台状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入渗,加速了10cm,出现在滑坡的后缘,长度约25~30m,整体其变形破坏。开挖形成的临空面,为变形破坏创造渡槽沟滑坡位于青川县蒿溪乡地坪村1组后部走向175°,呈直线型展布。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斜坡上。由于受持续暴雨影响,滑坡产生变性破坏,(2)滑坡中部3.气象水文致使滑

3、坡前缘及左侧发生滑塌,形成堆积体堆积于滑坡H1在中部产生拉裂缝,呈直线型展布,走(1)气象居民房后。该滑坡体勘察区域内发育两处灾害体,向为245°,裂缝长为20m,宽度为10~20cm,下根据2012年7月份该地区的气象资料可知,暴均为滑坡,滑坡H1位于勘查区北侧,平均横宽为错10~15cm,可见深度为30cm,其中裂缝穿过中雨期间蒿溪乡境内3h降雨量达165mm,强降雨致30m,轴长为20m。滑坡H2位于勘查区南侧,平面部的厕所,造成厕所的垮塌,而滑坡H2的下部产生区境内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形态为

4、“圈椅”状,横宽约50m,轴长为30m。在了滑塌变形破坏。在暴雨冲刷作用下,在中部产生了较大威胁。暴雨作用下,滑坡产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大,严了一条拉裂缝,呈直线型展布,其中主裂缝近似垂(2)水文重威胁到了滑坡坡脚嵩溪乡地坪存居民的生命财产直于坡向,为土层内部软弱面裂缝,呈直线型分布,水是导致滑坡产生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雨水安全。长约45m,走向155°,宽10~15cm,下错10~入渗土体,增大了土体容重,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一、滑坡空间形态及规模20cm,可见深度为0.5m。度。加之滑坡变形破坏原有排水系统,导致地

5、表水1.滑坡H1的空间形态及规模(3)滑坡前部无序排放。地下水改变其运移途径,降雨入渗后不H1滑坡位于勘查区北侧,地形为台阶状,总体滑坡H1前缘主要变形为滑塌变形,滑体物质向能及时排出,同时浸润软化了滑移控制面,对滑坡坡度为35°~40°平面形态为“圈椅”状。滑坡在前推移0.5m,位于滑坡前缘南侧;滑坡H2前缘滑的变形破坏起了诱发作用。地形地貌上能够明显的分辨滑坡的边界,由滑坡区体物质堆积于居民房屋后墙,堆积高度约1m,位于4.人类工程活动的变形确认其边界,后缘裂缝为滑坡的后边界,前滑坡前缘南侧。人类工程活动对H1滑

6、坡基本无影响,而人类工边界为前缘冲沟。北侧以裂缝展布范围为边界,南2.变形机制分析程活动对H2滑坡变形破坏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为侧以裂缝展布范围确定其边界。滑坡平均横宽滑坡在近代已有相当长时间的平衡状态,滑坡滑坡前缘坡脚开挖,形成了高陡临空面,为避免滑230.0m,轴长为20.0m,分布面积600m。滑体厚上的土体是相对稳定的。由于近年来特大暴雨的影坡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2.50~8.0m,平均厚度约为5.0m,方量为0.3×响,打破了滑坡的原有平衡状态,诱发了滑坡产生四、滑坡体稳定性分析4310m,属于小型土质滑

7、坡。变形破坏。1.滑坡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取2.滑坡H2的空间形态及规模滑坡表面的土体的渗透性较好,有利于降水的(1)计算工况的选取H2滑坡位于勘查区南侧,地形为台阶状,总体渗入,使土体软化,抗剪强度迅速降低。在与土体计算稳定性时需要考虑以下两种工况:工况一:坡度为30°~40°,平面形态为“圈椅”状。滑坡自重的共同作用下,易沿岩土接触面产生滑动变形。自重+地表荷载;工况二:自重+地表荷载+暴雨或连边界在地形地貌上表现较明显,根据滑坡区地形地根据现场踏勘得知,H1滑坡、H2滑坡产生变形破坏续降雨。貌及变形破坏特征确定其

8、边界,后缘以裂缝为界,的次序为前缘高分别约为5m和3.5m的陡坎产生变(2)计算参数的选取前缘以居民房后陡坎为界。北侧以根据裂缝展布范形破坏后,裂缝逐级向后缘扩散,由此可判定滑坡根据参考试验值、反演法、经验类比及综合分围确定其边界,南侧山脊为界。滑坡平均横宽破坏模式为渐进后退式(即牵引式)滑动破坏。析,确定滑动面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值。H1滑坡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