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自动化控制装置研究.pdf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自动化控制装置研究.pdf

ID:52216840

大小:1.02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自动化控制装置研究.pdf_第1页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自动化控制装置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自动化控制装置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年第12期(总第206期)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自动化控制装置研究周进,刘春雷,周云军,雷玉常(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重庆,401121)摘要: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垃圾处理的迫切要求,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绿色能源发展需求,依据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生产工艺设计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自动化控制装置。该系统为指导建筑垃圾绿色资源化处理、保护城市环境奠定了一定基础,具有实用价值。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14016/j.cnki.1001—9227.2016.12.001Abstract:Inview

2、oftheu碍entrequirementofcoIlstmctionwastedisposal,andneedsofgreenenergyforconstmctiondebris,accordingtoconstmctiondebrisproductionprocess,aproductioncontrolequipmentonconstmctionwasterecyclingofrenewablematerialsasrawmaterialsisdesigned.Thesystemlaysafoundationoftheguidanceforthegreenconstl

3、llctionwastetreatmentresource,haspmcticalvalue.Keywords:Constmctionrubbish;Resourcepmcessing;ContmlsystemO引言1系统简介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在建设、装修、拆除、非正常损坏及拆除等过程中形成的固体废弃物。随着我国在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有大量的房屋和基础设施需要拆除和重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35.5亿吨,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产量惊人¨’31。然而对于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始终是堆放、填

4、埋和回填。这些方式可能因填埋不均匀突然塌陷而造成人陷楼塌的恶性事故,更会对土地、大气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和土地浪费。将建筑垃圾经过定向无害化处理,转化为多种可利用资源,经过深加工成为各类建筑、园林、市政建设所需的材料,称之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这无疑是一种最优的建筑垃圾处理办法。2015年底,在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的媒体发布会上,发布了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标准体系,共计106项。其中,产品体系涵盖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再生微粉、再生园林土等为代表的中间产品,以及再生砖、再生预拌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制品、再生复合筑路材料等再生系列终端产品。联盟标准的

5、发布,不仅弥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而且对规范行业准人具有约束力。有利于提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借以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大幅度向前发展H“一。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在预处理、无害化、资源化、精细加工产品、高效应用技术主要工艺装备技术要求等,各个环节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技术标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装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该系统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生成为再生微粉、再生砂和再生石三大类基建材料原料,所制成的再生微粉活性指标高,可代替水泥和二级粉煤灰;所得再生骨料的粒型好、比表面积大,可替代河砂,可用于混凝土的再生产。该系统实现了对建筑垃圾资源的优化处理和回

6、收利用,大幅降低了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的生产成本,并能有效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减少空气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91。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装置结合了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控制、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垃圾高效率、高质量的自动化生产,并对生产过程中所有风险环节达到全程监控。做到生产前分析、生产中预警、生产后可追溯,从而使建筑垃圾处置与再生产品能高效、安全的生产。收稿日期:2016一08—22客嗍黟■纛,f亨膏掌畜飞图J建筑垃圾控制系统架构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装置架构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1)高效的开发:开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在如何创建工誊-席憷~l沛表

7、Ⅸ仪嚣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自动化控制装置研究周进,等业控制逻辑上,缩短了开发时间。(2)提供分布式共享数据对象缓存服务:让开发人员更容易的编制高性能的系统,极大提高整体部署的伸缩性。(3)可伸缩性:该平台提供极佳的可伸缩性来允许将不同的应用部署在多台客户端,实现可高度伸缩的系统,满足未来商业应用的需要。(4)提高系统的可测试性:多层架构,层与层之间是低耦合的,增加各层的独立性,从而也提高了可测试性,这样开发出来的系统更加健壮。(5)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层内高内聚、层间低耦合的结构,使得系统实现分层组织方式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