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

ID:5220778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_第1页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_第2页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_第3页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_第4页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穆旦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其研究热度近些年来逐渐升高。新时期以来,以两部纪念文集的出版为标志,穆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拓展的阶段。不过,一方面,令研究者感到困惑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位优秀的诗人仅仅只能由他的同学、诗友们来撰文评述,这似乎也是不够正常的”;另一方面,针对穆旦诗歌所做的“现代主义”判定及其衍生的概念群,在新的研究中已渐渐丧失其有效性和活力——倘若不能重新设置提问的角度,不将那些概念放回到各自得以产生的历史语境并与其他因素相互勾连的话。在此,穆旦研究可谓一个颇能映照当前

2、新诗研究境况的典型个案,以之反衬出新诗研究中概念和理路双重本质化的倾向。如何从穆旦诗歌出发,提炼出内含于新诗发展的有价值的诗学议题,应该成为涉足穆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样的期待,笔者欣喜地读到了易彬博士的《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全书以近50万字的篇幅,在深入分析“穆旦诗歌艺术精神”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这一论题。堪称穆旦研究的集成之作。作为首部系统论述穆旦诗歌的专著,《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以下简称易著)给人印象深刻的

3、首先是其在构架上所显示的开阔视野和渗透的问题意识。全书由三大版块构成,分别指向著者所说的“三大历史角度:个人史、新诗史和传播史”(2页)。著者的意图很明显,即以穆旦为个案讨论新诗史上值得反复探究的议题,“正是因为保有一种独特的诗歌艺术精神,穆旦与文学史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互动关联:穆旦写作既有效地激活了新诗史上若干最为重要的命题,他以一种卓特的方式参与到新诗的历史建构之中”(3页)。而就穆旦研究本身来说,由此也会得到极大深化:“既对穆旦个人的写作历史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又通过不同时代的各种历史因素……既看取

4、穆旦之于新诗历史的效应,也考察不同时代之于穆旦的反应”(2页)。这样的立意和思路无疑将打开诗人研究和新诗史研究的新境。正是基于这样的立意和思路,易著在分析穆旦的诗歌艺术精神时,没有先人为主地设立或依傍任何理论,而是从考察穆旦的社会文化身份人手,逐一剖解了穆旦诗歌的主题、艺术法则与抒情体制乃至穆旦的翻译行为、其他文学创作及诗歌修改行为,最后总结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的核心要素和品质,为读者勾画了一幅立体而相对完整的穆旦诗歌图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撇开了理论的预设,易著中所有关于穆旦诗歌主题、艺术法则与抒情体制的剖

5、解,都是借助精细的文本解读来完成的。比如,该著以《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为例说明穆旦诗歌的“新的抒情”特性,其中对诗中某些段落的剖析尤为精彩,藉此该著进一步探讨了穆旦诗歌所蕴含的人称、“现代的‘我’”、“反省的距离”等议题,崭露了穆旦诗艺的丰富性。事实上,在新诗历史上,穆旦是一位提供了罕见的独特诗歌经验与文本样态的诗人,对其诗作的深入理解非细读不可。而这种颇见功力的文本细读,有机地散落在易著的不同章节,成为贯穿其全部论述的重要支撑,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流于空疏的泛泛之论。易著的重心显然是对“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

6、”这—论题的探究,因此全书中这一版块最显分量。该著以穆旦诗歌为焦点,围绕“新诗的历史建构”这一总的论题设计了如下议题:大学教育、西学资源与本土经验,古典诗学的传承,新文学的精神谱系(穆旦与鲁迅的比较),新诗的散文化与语言质感(以冯至、穆旦、昌耀为中心),新诗中的“土地”叙述主题(以艾青、穆旦为中心)。应该说,这些议题既便于凸显和诠释穆旦诗歌的独特性因素及其由来,又都是内蕴于新诗历史、需要详加辨析的某些重要“质点”。譬如,书中“新诗的散文化与语言质感”这一章在讨论新诗至为关键的要素——语言时。先是从复沓、修辞

7、、分行与标点、押韵等方面,对照了冯至《十四行集》和穆旦《诗八首》如何运用“散文化”的现代汉语,经营并“散发”出别致的语言美感,指出穆旦通过“压缩词汇,创造新词”、“‘对举法则’普遍施用”、“在词汇使用上敢于突破禁忌”等手段,形成其诗歌的陌生化效果和“难以琢磨的深层意义”(232-233页);然后从“口语”的辩证角度,仍以词汇和短语的具体实例,剖析了穆旦和昌耀“类似的语言创生机制”,认为“穆旦有意规避‘古典’词汇而着意创造一种富有主观意味的词汇,乃是基于一种特定的历史意识;昌耀有意掘用朴拙的古汉语词汇或生造词

8、汇,其实也是基于自身特定的写作境遇”,但两人的诗歌殊途同归,“获得了相似的诗学效果:词汇本身充满力度,诗歌语言获具一种独特的质感”(244页);最后得出结论:新诗人们的使命是“如何赋予诗歌语言以更大强度,如何创制出更加符合自己写作个性的语言”(247页)。由于穆旦诗歌本身的辐射力,易著对它们的诠释总是结合着对那些“质点”的阐发,因而获得了某种历史的相关性和纵深感。在有关穆旦诗歌的论析中,最富于争议性的议题莫过于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