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梳理之文言虚词.doc

文言文专题梳理之文言虚词.doc

ID:52205885

大小:7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4

文言文专题梳理之文言虚词.doc_第1页
文言文专题梳理之文言虚词.doc_第2页
文言文专题梳理之文言虚词.doc_第3页
文言文专题梳理之文言虚词.doc_第4页
文言文专题梳理之文言虚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专题梳理之文言虚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虚词》复习导学案班级组号姓名虚词梳理【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资料,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结合古文本对相关知识点作必要的补充。请你牢记:18个虚词的词性及其用法。2.用心、限时,规范书写,保证完成质量。【学习目标】1.掌握18个虚词的词性及其用法。2.懂得“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其本质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学法指导】反复研读,体会18个虚词的词性及其用法【教学课时】5课时【知识清单】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2.表

2、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③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

3、宴》)④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2.【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

4、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自己)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亦各言其志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可要”。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②与尔三

5、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6、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9《虚词》复习导学案班级组号姓名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②今虽死乎此,

7、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 ⑤以吾一日长乎尔。(乎:比。)(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4.【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再”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