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0463
大小:25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06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三语文命题人:张锦萍第I卷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福祉(zhǐ)朝暾(dūn)谲(jué)诈稗(baì)官B.妍媸(chī)僭(jiàn)称祓(bá)除赧(nǎn)然C.逾垣(yuán)重(zhòng)听古冢(zhǒng)胼胝(zhī)D.酒馔(zhuàn)孝悌(dì)缧绁(luóxiè)馁(lěi)虎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无误的一项是A.精炼 确凿 商榷 轻鸢剪掠B.赝品 妥帖 溘然 事必恭亲C.睥睨 杜撰 蹊跷 改弦更章D.国萃
2、 繁琐 泻露 文意枯索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锦绣中华是一个全面生动反映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古代建筑和民族风情的实景微缩景区,妍媸毕露地再现了中国历史文化风情。 B.2008年11月26日晚,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市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数十名恐怖分子在泰姬玛哈酒店等地向手无寸铁的游客和民众扫射。C.日前,某网站公布了一项名为“网络十大罪状”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垃圾邮件首当其冲,排在“十大罪状”第一位。D.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
3、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哲学的任务是什么?依我的愚见,他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C.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D.针对近期早晨各地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提醒广大驾乘人员,雾天要谨慎慢行,保证安全。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7题。现代诗的“有”与
4、“无”《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11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
5、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6、“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
7、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
8、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