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ID:5220043

大小:3.19 MB

页数:126页

时间:2017-12-06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榆树川隧道进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I第一章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JHSKⅠ标段施工图纸。2、国家和铁道部的适用于本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3、本施工方案的编制严格依据施工图纸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文字简练。4、我单位的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5、本工程所涉及的地方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特别是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第二章编制范围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客专土建施工Ⅰ标段榆树川隧道,隧道起讫里程为:DK237+624~DK239+835,总长2211m,分进出口双向开挖进行组织施工,我工区组织架子队组

2、织施工DK237+624~DK238+729.5进口段,共计1105.5m,包含隧道开挖支护、仰拱、填充、二次衬砌等工程的施工。第三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1地理位置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榆树川隧道位于吉林省安图县石门镇龙城屯附近,隧址位于布尔哈通河低山丘陵区,临近既有安延公路,交通便利。3.2工程概况榆树川隧道进口里程DK237+624,中心里程DK238+729.5,全隧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设计为单面坡,坡度5‰。隧道按250km/h,双线隧道设计,内轨顶面以上净空面积92m2,全隧线间距4.6m,隧道内轨道结构形式采用有咋轨道,轨道结构高度为766mm。洞口植被茂密,荆

3、棘丛生,全隧覆盖层较薄,隧道围岩以Ⅲ级为主,其中:Ⅱ级围岩198.5m,Ⅲ级围岩650m,Ⅳ级围岩190m,Ⅴ级围岩48m,隧道进口采用斜切式洞门,(斜切面1:1.25)。3.3工程地质3.3.1地形地貌隧址区属布尔哈通河峡谷低山区地貌,沿线地形切割强烈,沟壑相间,地势起伏较大,埋深较浅,相对高差约132m。区内植被发育,进口段自然坡度45°第8页共125页左右,斜坡稳定,斜坡地带多数为国有林,民房较少,主要靠山上树木和养殖业作为经济来源,农作物较少。隧道进口临近既有国道G302,只需修建短距离进场便道,交通条件较好。3.3.2地层岩性榆树川隧道通过地层主要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全

4、~弱风化地层为主。分述如下:①全风化花岗岩(Ύ43):黄褐色,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部分风化成次生粘土,仅存原岩外貌,沿线多有分布,厚5.80m~9.30m。②强风化花岗岩(Ύ43):灰白、褐黄色,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很破碎,厚9.50m~21.00m。③弱风化花岗岩(Ύ43):灰白、肉红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隧址区内均有分布。3.3.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带状地质调查,隧道范围内无区域性断裂通过。榆树川隧道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

5、本烈度6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3.4水文地质榆树川隧道节理裂隙较发育,以滴水、渗水为主,局部可能揭露股状水。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相邻含水层如第四系孔隙水补给。(1)地表水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在隧道附近的沟谷里有泉水,沟内常年流量小,受雨季降水影响量变化较大。(2)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主要附存于华力西晚期花岗岩风化层和基层裂隙中,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及水力特征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附存于土石界面以上松散残坡积层中,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该层透水性、含水性均较差,雨季含水较丰富,通过基岩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带等通道传输补给给下伏层中

6、。该层水埋藏浅,厚度小,一般未形成连续水面,广泛分布于隧道区地表。②风化裂隙水第8页共125页主要附存于基岩风化层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相邻含水层如第四系孔隙水补给。风化裂隙水透水性较好,含水量一般不大,富水也没有方向性,在垂直方向上,富水性随深度而减少。雨季含水丰富,通过基岩节理裂隙,地质构造带等通道传输补给到下伏层中。③基岩裂隙水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表明:隧道区域内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具较强透水性,雨季裂隙水易于下渗,区内节理面一般闭合~微张,因山高坡陡,其含水性较差。因此,透水具有方向行,富水具有区域性。该层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地表溪水和地下径流补给,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

7、顺坡向沟谷、溪沟地段以散流形式排泄。该层水多分布于基岩浅部,顺坡汇于溪沟内,动态变化迅速,在隧道埋藏较深段分布较少。(3)水化学特性经过隧址区采集水样分析,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判定,隧址内地下水无侵蚀性。(4)隧道涌水量预测预测榆树川隧道正常涌水量为600m3/d,最大涌水量为1200m3/d。3.5特殊、不良地质情况及对工程影响的评价隧址区未见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3.6工程环境及施工条件3.6.1气象特征隧址范围内属于北亚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季候,具有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