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81071
大小:710.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4-02
《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一轮复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一轮复习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一课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一、【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备考方略(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近年高考集中考查的知识:“一五
2、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2)关注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总计经验教训,后30年注意把握基本历程和基本趋势,关注一些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3)命题角度看,明显呈现多样化特征,难易程度看,本专题属中等偏上难度。考纲点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社会
3、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背景:前提:路线方针: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二、【基础考点】——记住它、理解它、运用它课前预习——课本、创新设计P107页内容:一化三改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要处理好农、轻、重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举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实施:成就: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思考:“
4、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项目为何主要分布在东北?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目的:进程: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农业: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者也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1)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运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2)1953年,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3)1956年,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梳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二)社会主义三
5、大改造:结果: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过渡时期1949年~1952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时进行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为改造奠定基础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归纳总结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956——1976)成就:1、中共八大:时间:基本形势: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基本建立人民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6、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在八大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成就:2、八字方针:背景:内容:作用:成就: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59—1961年,经历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失误——原因:表现:标志:影响:片面追求经济建设
7、的高速度1、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3、1958年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4、1966—1976年“文革”,是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落后,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三、【考点建构】——提纲挈领、纲举目张1、“大跃进”的
8、主要错误在于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在于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过分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3、“文革”则未能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启示:经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