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轻压下技术.doc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

ID:52177526

大小:14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4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_第1页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_第2页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_第3页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_第4页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_第5页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_第6页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_第7页
资源描述:

《连铸轻压下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轻压下技术的介绍及在连铸中的应用摘要:铸坯在连铸生产过程屮很容易产生屮心偏析和屮心疏松缺陷,其质量对后续的轧材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连铸方面开发了许多改善铸坯质量的新技术,其中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便是轻压下技术。轻压下工艺对铸坯组织结构、性能、表面质量和内部裂纹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了解轻压下技术的工艺原理和在连铸中的应用非常重耍。关键词:轻压下;连铸;铸坯质量1.前言随着市场对钢铁产品质量耍求的提高,冶炼及轧制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连铸生产中,铸坏内部一般都会存在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等缺陷,对后续的进一步轧制加工极为不利,因此必须解决。

2、尤其是在现代高效连铸提出后,以其高拉速为核心的技术,也带来了中心偏析和疏松的进一步恶化加重。常用控制连铸坏中心偏析、中心疏松产生的技术很多,有:凝固末端轻压下技术,凝固末端强冷技术,低温浇注技术,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方面开发了许多改善铸坯质量的新技术,连续锻压技术等。其中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便是轻压下技术。2.轻压下技术的原理针对铸坏凝固特性,任何一种轻压下技术的基本思想都是在铸坯凝固某区域施加合适的压下量以补偿坏壳的凝固收缩和阻止残余钢液的横向流动。其原理如图1所示:即一方面压下可以消除或减少铸坯收缩形成的内部空隙,防止品间富集溶

3、质元素的钢液向铸坯的横向流动;另一方面,压下可以使液芯中溶质元素富集的钢液沿拉坏方向反向流动,使溶质元素在钢液中重新分配,从而改善中心偏析情况。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对铸坯施加外力,补偿凝固收缩并破碎已经形成的“晶桥”,使得铸坏内的钢水可以口由地进行流动,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心偏析和疏松,这就是轻压下技术的工艺原理。1.轻压下技术的发展及分类3.1轻压下技术的发展轻压下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馄缝收缩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连铸坯的轻压下有两种含义:在铸坯凝固末端处进行的轻压下;离凝固末端

4、较远处进行的轻压下,乂称带液芯轻压下。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认为,传统厚板坯连铸机轻压下的目的是消除板坯的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而中厚板和薄板坯连铸机轻压下的目的是减薄板坏厚度,提高连铸机的工艺操作性,并能与轧机更好的匹配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目前,中厚板坯和薄板坯的轻压下不仅具有这种效果,同时也是减轻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的手段之一。3.2轻压下技术的分类在生产实践中,外力的施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冷,强冷也叫热应力法,它是在凝固末期施加强冷却,使铸坯产生大的收缩率,形成收缩力从而实现压下作用;另…种是施加机械力,施加机械力的方法有许多

5、,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轻压下法。轻压下法分为辐压下法和平面压下法。覆固壳局部F压何舉压下医(b)平面压F法4轻压下技术的应用轻压下技术在板坯连铸中应用非常普遍,在方坯连铸中特别是大方坯连铸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韩国浦项、奥钢联,我国的武钢、梅钢、攀钢等均采用这一技术来改善铸坯的内部质量。中心偏析和疏松是公认的连铸生产3大质量问题之一,是影响高端钢铁产品质量的重耍因素。国内外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轻压下技术无论对板坏还是方坯的中心偏析都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表1为不同厂家釆用轻压下技术后的效果。4.1中心偏析表1不同厂家采用轻压下技

6、术的应用效果厂家钢种铸坯断面/mmxmm磧僞析度拉速/m•min"压下审/mm•m*应用曲应用后SWKII82B2(X)x2001.551.061.11帅国浦顶钢铁公ajmS82330x2501.6()1.050.70i.18加拿大钢铁公旬希尔顿厂

7、131A1SIIO22330x66()1.331.140.«01.()6意大利piombio钢丿1碳钢(uc=0.4佚)160x1601.30-1.401.101.501.36H本NKK公司福山厂3AP2X-6522()xI9501.33-1.54!.120.750.90从表1中可以看

8、出,应用轻压下技术后各家钢铁公司的铸坯碳偏析度均有大幅降低。如韩国浦项钢铁公司采用轻压下技术后,中心碳偏析度从1.60降到了1.05,改善效果明显。众多厂家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压下量以及压下率对中心偏析有影响。图2为压下量与中心碳偏析的关系图。由图2中可知,随着压下量的增大,铸坏的中心碳偏析呈线性减少。但当压下量超过7mm后,压下量的增加对碳偏析影响甚微,偏析度基本保持在-稳定水平。因此一般认为7mm为最佳压下量。I•■■・■••■••厶024681012压下Wt/mm图3则表明了压下率与偏析区域面积比及碳偏析度的关系。由图3中可以看

9、出/扁析区域面积比和碳偏析度都随压下率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当压下率达到1.0~1.2mm/m吋/扁析区域面积比和碳偏析度均到达较S二ds3rx£3I显改善。0.8半o-n•V1n图3压下率与偏析区域、碳偏析度的关系▲一偏析区域面积比;■一碳偏析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