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间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pdf

亚间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pdf

ID:52171093

大小:81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3

亚间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pdf_第1页
亚间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pdf_第2页
亚间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pdf_第3页
亚间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pdf_第4页
亚间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亚间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2期Vol

2、36NO.22015年6月Jun.2015文章编号:1671-4814(2015)02—13o一07亚间冰期以来长江人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徐振宇,方朝刚,殷启春资∞r(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210016)源S调摘要:分析了江苏省启东市北新镇NTZK01孔岩心沉积特征,结合该孔45个有机碳样品和14个样品的渗透率值,讨论亚间冰期(LG)和冰后期(PG)海侵旋回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浅层生物气的勘探前景。研究表明,研究区在查亚间冰期(LG)海侵旋回,海平面快速下降。地层遭受侵蚀,仅保留部分河床沉积,其最大海泛

3、面也未保存。研究区—d与在冰E后期(PG)海侵旋回,发育了一套完整的海侵一海退旋回,下切河谷区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流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底部侵蚀面为冰后期(PG)海侵旋回的底界面,最大海泛面发育在淤泥质粘土层中,最大海泛面以下为海侵环mO旋回,最大海泛面以上为海退旋回。境眦关键词:海侵旋回;海退旋回;生物气;层序地层;最大海泛面中图分类号:P588.29文献标识码:A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可容纳空间大,蕴藏南北两翼_1。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5000年),长丰富的碳氢化合物,河谷底部地下水系统活跃,而中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一次海侵旋回,被称为“(PG)上部

4、的粉细砂是优质储层,顶部的漫滩相和浅海相海侵旋回”¨1。该时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巨大粘土层漫滩相是有效的隔挡层,这样的三维叠置关河谷,宽度为50~60km,深度达60~90m,自镇江系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油气勘探潜在的重要新领向东南方向延伸[1。到了末次问冰期,长江的下切域_1。]。在钱塘江地区冰后期地层中已发现了一批河谷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海侵与下切河谷充填阶浅层天然气田],研究已证实浅层天然气广泛分布段、晚期海侵与河口湾发育阶段和河口湾充填及三于冰后期下切河谷的海侵体系域中_5。。长江三角角洲发育阶段l1"。。早期海侵与下切河谷充填阶洲冰后期下切河

5、谷地层中也有浅层天然气分布的报段的主要特征是回水和溯源堆积作用导致的下切河道⋯1“],但由于受开发成本和开发技术的限制,目谷充填,早期海侵结束于9000~10000年前。晚期前还未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对于油气的成藏条件海侵与河口湾发育阶段,海水漫出古河谷,形成早期也未开展过系统研究。因此,笔者对冰后期长江古河口湾,至7000~7500年,河口湾移至现今三角洲河道的浅层天然气开展静力触探、钻探和物探等工顶部,海侵达最大范围,形成镇江、扬州一带为顶的作,探讨研究区气藏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以期对本巨大河口湾。。随着海平面上升速率减慢,河口研究区及东南沿海第四

6、系冲积平原的浅层气勘探提沉积速率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进入了河口湾充填供依据和借鉴。和三角洲发育阶段,相继发育了红桥期、黄桥期、金1地质背景沙期、海门期、崇明期等河口砂体”引。本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地势西高区位于海门期河口坝东侧(图1),地理位置在江苏东低,面积约5.2×10km。。该区可划分为主体和省启东市北新镇附近。*收稿日期:20141o-09改回日期:2o14—12—18责任编辑:谭桂丽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江浙沿海浅层天然气资源调查和潜力评价”(项目编号:资[2o141o3—029—005)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徐

7、振宇,1978年生,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沉积学与岩相古地理。通讯作者简介:方朝刚,1987年生,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第36卷第2期徐振宇,等:亚间冰期以来长江人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131(5)83.4~86.7m:灰一灰褐色粘土夹粉细砂薄层,泥质结构,富含有机质,具轻微臭味。发育水平层理,水平纹理。85.3~86m处发育灰一青灰色粉细砂夹层,含量约85以上,粉砂1O左右,偶见少量砾石,呈次圆状或扁平状,分选差。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等,发育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该层与下伏地层呈渐变接触,推测本层为河漫

8、滩沉积。(6)74.6~83.4m:灰一灰白色含砾中粗砂(图回地名口钻孔位置湖泊3一f)夹灰一灰黄色细砂,中粗砂占主要成分,含较多砾图1研究区位置及钻孔分布图(据文献[19]修改)石(图3~g),砾石含量约l5~20,砾径为0.5~5mm,呈次圆状,分选性较好,且砾石含量从该层底部到顶部具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该层发育灰一灰黄2典型钻孔沉积特征色细砂夹层,见水平层理,韵律层理;局部夹炭屑薄2.1NTZK01孔地层特征及环境层,厚度约1cm,发育冲刷面构造。该层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推测该层为河床沉积。NTZK01孑L(图2)位于江苏省启东市北新镇民(7

9、)72.1~74.6m:灰黄色一灰白色粉细砂,可新村(图1),孔深112m,获得无扰动岩心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