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pdf

ID:52169947

大小:356.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3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pdf_第1页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pdf_第2页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pdf_第3页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pdf_第4页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年11月水利水电快报EWRHI第37卷第11期文章编号:1006-0081(2016)11-0035-06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坝下游水质变化与成因探讨彭春兰江玉姣张罄月(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三峡水环境监测中心,湖北宜昌443000)摘要:为了解三峡水库运行对大坝上下游水质的影响,同时为三峡江段水质保护提供参考,根据长江三峡水环境监测中心在三峡库区官渡口和坝下南津关两个重要断面1998~2012年间的水质监测资料,比对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部分水质指标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2003年三峡水库135m蓄水成功后,水体中ss和重金属等指

2、标浓度下降,TP等营养盐指标浓度呈不同程度减小,DO等氧平衡指标浓度总体下降。由此可得:三峡水库运行对库区及坝下游水体水质有积极影响;水库运行后,水流变缓,泥沙沉降,使得水体含沙量明显减少,污染物浓度也相应降低,泥沙吸附沉降作用对减少大多数水体污染物的作用不可小觑;4v-库区中吸附了大量水体污染物的泥沙,如果再悬浮,会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应密切关注库区水体泥沙含量的变化规律。关键词:蓄水前后;污染物;水质检测;水体泥沙含量;三峡水利枢纽中图法分类号:X832文献标志码:A举世瞩目的大型水电工程——三峡工程,于本文涉及的水文断面如下。1997年11月

3、8日截流,2003年6月1日正式蓄水,(1)官渡口断面。位于三峡大坝上游75km,6月10日蓄至135m水位,运行平稳。至今三峡水属于三峡水库135m蓄水库区断面。库已成功经历3次蓄水阶段,除去蓄水实施年份(2)南津关断面。位于三峡大坝下游35km与2003、2006和2008年,将不同的实际运行水位所对葛洲坝之间,属于长江干流断面。应年份划分为表1所示的4个阶段,其运行对长江1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三峡水库蓄水后,由天然河道演变成一个狭长的河道型水库,各项为获取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干流水质影响的基水文要素均发生很大变化,如库容增大

4、、水深加大,本资料及蓄水前后水质的变化趋势,重点择取了长流速减小等;相应地带来水环境要素的改变,如污染江三峡水环境监测中心1998~2012年库区官渡口物扩散能力降低,库区及下游水域污染物浓度、分布和三峡大坝下游南津关两个特征断面的水质监测资均发生改变。料进行分析。表1三峡水库不同水位运行代表时段⋯m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时间为每月上旬,断面参数值为实测断面均值,年度均值为年内12个月份参数值的算术平均值。监测样品通常采用澄清样,部分参数同时监测了浑样、澄清样和过滤样。浑样即水样采集后摇匀后得到的样品;澄清样即水样采集后静置30min后所得上层样品;过滤样即

5、水样采集后经0.45m滤膜过滤得到的样品。收稿日期:2016-09—15作者简介:彭春兰,女,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三峡水环境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35·2016年11月水利水电快报EWRHI第37卷第11期年度水期划分为丰水期(5—9月)、枯水期(12~2月)和平水期(3,4,10月和11月)。监测的水质参数主要包括氧平衡指标(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生化需氧量BOD等);营养盐指标(氨氮NH一N、总氮TN、总磷TP等);重金属指标(铜cu、铅Pb等)和悬浮物指标(悬浮物SS)等。根据蓄水前后水质变化情况,分别对以上4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年份2数据

6、分析结果图3蓄水前后的BODs浓度变化经统计分析可知,官渡口蓄水前的DO浓度平均值2.1蓄水前后各因子年际变化为8.79mg/L,蓄水后7.22mg/L,比蓄水前减小除悬浮物为浑样以外,其余分析水样均为澄清17.8%;南津关蓄水前的DO浓度平均值为8.72样。mg/L,蓄水后为7.70mg/L,比蓄水前减小l1.7%。2.1.1氧平衡指标分析由此可见,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和坝下的DO浓度本文分析的氧平衡指标主要包括DO、COD和比蓄水前略小,且库区水体中DO减小程度较坝下BOD。图1—3分别为官渡口断面和南津关断面游大。分析原因为建坝后库区水流变缓,水体中1

7、998—2012年间的DO、COD和BOD5的浓度变DO浓度减小,2003年由于泄流掺气作用坝下溶氧化图。浓度升高,但发电机组运行后的掺气作用比直接泄流影响甚小,因此坝下DO浓度又逐年降低并趋于稳定。如图2所示,蓄水前1998~2002年间库区官渡口断面和南津关断面监测的浑样COD浓度逐年增大,至2002年达最大值3.3mg/L;2003年首次蓄水后COD浓度逐年减小,至2006年后趋于稳定。经分析可知,官渡口蓄水前的COD浓度平均值为2.84mg/L,蓄水后为2.43mg/L,比蓄水前减小14.3%;南津关蓄水前的COD浓度平均值为2.87年份mg/L,

8、蓄水后为2.34mg/L,比蓄水前减小18.6%。图1蓄水前后的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