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doc

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doc

ID:52166319

大小:691.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20-03-23

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doc_第1页
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doc_第2页
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doc_第3页
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doc_第4页
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某某煤矿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1第二章矿井火灾隐患性分析3第三章矿井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体系6第四章矿井自燃火灾监测系统9第五章矿井防灭火系统13第六章矿井工作面重点区域防灭火技术方案32第七章矿井外因火灾防治措施及装备34第八章矿井井下消防洒水系统37第九章防火构筑物及井上、下消防材料库38第十章矿井火区管理38第十一章矿井防灭火技术管理制度40某某煤矿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为认真贯彻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加强矿井防灭火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矿井火灾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

2、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矿井生产正常进行。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60条的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编制了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第一章矿井概况一、井田位置及交通某某井田位于国家规划的“*********”的*部,地处******处,行政区划隶属*******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井田交通十分便利,*******对外交通和内部运输条件均较便利。井田向东南距****约32km,*****城区距各大城市或火车站距离为:*******。井田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井田在矿区中的位置见图

3、1-1-2。二、地形地貌井田地处***接壤地带,井田东部地势较平缓,多被沙漠覆盖,分布沙丘、沙梁;其余全部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呈现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地貌景观。井田地势总体南高北低,一般标高+1290~+1320m;黄土梁峁区地势较高,一般标高+100~+160m。井田内最高点位于***,高程+***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的冲沟沟谷,高程+**m,相对高差***m。三、地表水系井田地表无大的水系,但冲沟较发育,主要为秃尾河支流红柳沟之上游支沟,其中贺家沟沿井田中部自东南向西北流过,流水受降雨影响非常大,

4、虽流量有限(常断流),但下蚀作用强烈,切割深,造成地形破碎。四、地震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2010年颁发的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图1-1-1井田交通位置图图1-1-2井田在矿区中的位置示意图五、气象特征井田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天气多变,春季干旱而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雷雨,秋季凉爽而短促,冬季干冷而漫长,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8.1℃,7~8月最高气温36.7℃,元月份最低气温-29.7℃,日温差

5、15~20℃。年平均降水量414mm,年平均蒸发量1907.2mm。7-9月份为雨季,10月中旬降雪,翌年2月解冻,无霜期155天。冬季至春末夏初多风,最大风速可达18.7m/s,风向多为北西。最大冻土深度1460mm。六、矿井通风概况1.通风方法矿井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巷道掘进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每个掘进工作面配备2台局部通风机,一用一备。其风流直接进入回风巷。井下爆破材料发放硐室及盘区变电所等采用独立通风系统。其它硐室采用并联或串联通风,风流混入矿井进风风流中,个别硐室深度不超过6m、入

6、口宽度不小于1.5m而无瓦斯涌出,可采用扩散通风。2.通风方式矿井初期移交时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共布置3个风井,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主斜井及副斜井井筒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内,回风立井位于风井场地内,三条井筒服务全矿井。后期回采西部区域时利用西部回风立井进行回风,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前后均采用抽出式通风方法。3.通风系统投产时期矿井通风主要线路为:主、副斜井→带式输送机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工作面辅助运输巷→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大巷→回风立井排至地面。回风立井

7、回风矿井通风容易时期为矿井开采3号煤移交时期,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共布置3个风井,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回风立井回风矿井通风困难时期为开采9号煤层91盘区西部边界时,通风方式为仍为中央并列式,共布置3个风井,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第二章矿井火灾隐患性分析一、矿井井下外因火灾隐患分析产生外因火灾的条件是:有易燃物存在、有足够的氧气和足以引起火灾的热源。(一)我矿井下易燃物有:坑木、竹笆;变压器油、液压油、润滑油等液体燃料;胶带、胶质风筒等橡胶制品;棉纱、布头、纸等擦试材料

8、;瓦斯、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煤和煤尘等。(二)易发生外因火灾的场所主要有:机电硐室、皮带巷、检修硐室、单轨吊充电室、材料库、工具房及存放胶带的巷道、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内等地点。机电硐室、充电硐室等地点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三)引起外因火灾的热源有:机械能转化的热。如皮带与托辊磨擦、采掘机械运转冲击或磨擦产生的热。电能转化的热。如电流短路、电气设备超载运转、静电放电、电焊、灯泡和电炉放热等。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如不合格的炸药爆破,瓦斯、煤尘爆炸、煤炭自燃,气焊,喷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