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ID:5216400

大小:1.92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7-11-21

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鞅课程标准: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背景)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措施)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影响)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说明了什么?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由公田到私田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私田大量出现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角色转换平民和逃亡奴隶自耕农贵族、商人地主由土地国有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战国漆器莲鹤方壶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

2、足,志高气扬。—《史记》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请回答: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答:这段话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衰微,社会动荡,宗法崩、礼乐坏,奴隶社会走向瓦解。综合上面所讲述的内容分析:导致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动力是什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变法的根本原因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欲望是变法的直接动力百家争鸣孔子老子儒家道家墨子韩非子墨家法家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大变革)1变法运动的兴起原因A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王室衰微,B经济:

3、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C军事(主观动力):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D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春秋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战国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法治楚国吴起变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3变法前夕的秦国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的《求贤令》请思考:战国时期秦国为什么要变法?又为什么能变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4商鞅变法的背景A大背景:社会转型(政治、经济、

4、思想、动力等方面)B小背景:秦国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的主张得到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南门徙木商鞅舌战图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取信于民,立志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告示下聚满了

5、人,大伙直嘀咕:“这是什么难事,赏这么多金?”结果谁也不去扛。商鞅见没人响应,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们更加疑惑了,不知这位新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候,一个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看热闹的人纷纷议论:“这位新官说话真算数。”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南门徙木商鞅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最低一级叫公士,最高一级叫彻侯,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凡在战争中斩敌首一个,可赏爵一级,田一顷,住宅九亩;要做官的,可做五十石俸禄的官;斩敌首两个可做百石的

6、官,依次类推。按照爵位的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和担任一定的官职等,爵位高的还可以“税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赎罪。奖励军功加强思想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商鞅还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他认为儒家学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这些是耕战政策、富国强兵以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应该统统毁灭。焚烧诗书请思考:商鞅的观点正确吗?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二、商鞅变法的内容(措施)目的:富国强兵1经济方面(富)A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

7、式承认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2政治方面(强)A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B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C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二、商鞅变法的内容(措施)3军事方面(强)奖励军功,按军功受爵4思想方面A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中央集权B制定秦律5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商鞅为什么结局悲惨?《战国策·秦策》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关于商

8、鞅死因的另外几种说法:(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商鞅严)(2)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判断变法(改革)成败的依据是什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看改革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