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

ID:5215862

大小:383.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7-12-06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_第1页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_第2页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_第3页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_第4页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说明第一章概论第十一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二章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第十二章城市公共设施布局规划第三章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三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第四章兰州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第十四章城市绿化规划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及环卫规划第六章规划期限和城市规划区范围第十六章城市防灾规划第七章城市性质第十七章城市风貌与景观建设规划第八章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九章城市功能分区与发展方向第十九章兰州市远景展望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第二十章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第一章 概 

2、 论第一节 历史简述 兰州,历史悠久,早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沿黄河两岸依山而筑,临水而居,从事采集和狩猎劳作,留得遗址、遗迹和遗物无数,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化。兰州古属禹贡雍州地方,西周为羌、戎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今东岗镇地区设榆中县,属陇西郡,为兰州最早之行政建置。汉昭帝始元年间(公元前86—81年)先后设置金城县、金城郡,兰州始有金城之古称。十六国时期(314年)前凉张实在今兰州西固地区开始围垣筑城。东晋太元十年(385年)鲜卑族乞伏氏建西秦国都于兰

3、州。随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总管府,遂有“兰州”之名沿用于今。自汉至宋凡千余年间,兰州城以“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之势成丝路重镇,为兵家必争。明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瑛)府迁兰,扩城池,兴建宫殿,辟筑园林,兰州始呈藩都之兴旺。清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移甘肃巡抚于兰州,始为省会。左宗棠督甘期间,扩城廓、办洋务、兴文教、利经济,创办了兰州第一批工业,盛甘肃之都会,显封建之回光,促进了兰州古城发展。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始设兰州市,并勘定了市界,然终民国之世,国民党统治日愈腐败,竟致城市殊

4、破,经济凋敝,人民困苦,至解放前夕,兰州还只是一个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9.5万人的消费小城市。1949年8月26日兰州获得解放,从此兰州进入崭新时代。第二节 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一、自然条件兰州市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上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带,市区海拔l520米,与皋兰山最高峰相对高差约600米。黄河水系自西向东纵贯城区,形成了兰州市两山夹一川沿河带状组团式的地形特征。兰州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雨量少而集中,年变化率大,年均降雨量仅324.85毫米左右,年蒸发量却达1486毫米,为降雨量的4.5倍,干旱现象突出。兰州年均气温

5、9.3℃,绝对最高温度39.9OC,绝对最低温度-23.1℃,年平均日照时数2446.6小时,无霜期180天。兰州市区沿河谷分布展开,常年多偏东风,但风速小,静风天数达50%以上,导致逆温层天数多,冬季尤为严重,最高逆温层天数达280天/年,造成烟尘废气不易扩散,紫外线辐射减少70%,对大气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二、工程地质兰州市大地结构属秦祁中间隆起带的一部分,兰州盆地的地质构造判定是由几次大的造山运动和小曲挠作用造成的。海西宁运动造成了榆中——兰州——永登的凹陷带,堆积成白垩系内陆盆地积地层,其层厚超过172米;造山运

6、动又使上述内陆积地层发生褶皱,形成了白塔山南麓大断层,并在桑园峡附近有岗岩侵入体;第三系末期的陇山运动,又使第三系红色地层发生轻度褶皱和曲挠,在此基础上堆积了第四系地层;上新晚期随着黄河的发育相继形成了兰州地区水系,奠定了兰州市地质地貌的基本骨架。兰州市区最古老的地层为太古代皋兰的变质岩、片岩、石英岩;次为白垩系砂页岩及第三系红色地层构成的各区基岩,其上部为第四系地层,在市区内分布广泛。此类地层一般底部为砂砾石层,上部为风化黄土盖层,且此盖层又多系钙质硬性土,其土粒极细而呈竖劈开状,故易被水灌入而具有黄土湿陷性能,除沿河滩

7、地及河心滩等低洼地段湿陷量较小或不具湿陷性外,二级阶地湿陷等级一般为I—II级,高级地段为II—III级,甚至超过III级。市区四周的黄土梁峁和各级阶地还由于黄河的摆移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而产生的滑坡、泥石流、黄土喀斯特、掏沙井、人工杂填土及淤泥层等不利的地层地质结构,对城市道路、建筑物、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和隐患,本次规划应十分重视。兰州市区工程地质依据岩(土)体的稳定性差异划分为稳定性好、中等和稳定性差的I、II、III级分区和按工程地质特征及施工条件的差别划分为条件好、较好和条件差的I1、I2、I3;=2

8、*ROMANII1、=2*ROMANII2、II3和III1、III2、III3等三级种亚区。岩(土)体稳定性好和较好的I、II类分区及施工、地质条件好和较好的I1、I2和II1、II2类亚区地段,适宜安排城市各类建设用地,而对其余III类分区及I3、=2*ROMANII3等稳定性差的地区在安排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